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敬业奉献 铸就卓越

  赵志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方文墨班的一名钳工。参加工作1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和运用新方法,以切实保持并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他坚持锤炼技能,不断改革创新,在他的带动下,标准件中心钳工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赵志臣积极投身于省市级专业比赛,先后荣获辽宁省技术能手,沈阳市“装配钳工”技术标兵、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公司第二届和第三届“飞鹰杯”职工技能大赛钳工标兵、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能手等荣誉称号。在2024年度“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赵志臣荣获“劳动模范”称号。

甘于奉献 勇担责任

  作为“90后”,赵志臣自觉努力、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不断进取,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每天在工作之余毫不松懈地进行钳工练习。过程虽然艰苦,但他把学习中的苦和累当作考验意志和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在生产试制的过程中,经常是一个问题没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项项生产难题和加工瓶颈的挑战,使赵志臣的业务水平在磨练中得到不断提升。

  一次,有一项铝制型材零件需要操作者对每个零件进行手工校正。由于该项零件尺寸小、结构复杂,无法通过机械技术校正,必须采用手工校正的方式进行;同时交付数量大,开始校正时,使用不锈钢钢板进行校正,但由于不锈钢钢板强度高、重量大,在校正频率高时,钢板易发生变形,需重新制作校正钢板,工作效率低。

  发现问题后,赵志臣查阅资料,与工艺人员共同研究,最终采用钛合金板,制作了一套专用工装,对槽宽进行校正,此工装不仅轻便,而且强度更高,不易损坏变形,大幅度提高了该零件的加工效率。由于零件交付数量大,为了保证交付时间节点,赵志臣在工作日主动加班加点,毅然放弃所有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没有怨言,甘于奉献,终于提前完成了这批零件的交付。

勇于创新 攻坚克难

  赵志臣不仅踏实肯干,还善于思考和创新。在追求专业技能精进的道路上,他始终秉持着不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理念。他成功学习了铣工、磨工、线切割技术以及电火花加工技术,实现了从单一技能向一专多能的华丽转身。面对技术难题,他从不退缩,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了多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他提出的多项技术改进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研制一项格栅项目时,交付周期短,零件加工精度高、效率低,且工装结构复杂、装夹难度大,生产一直停滞不前。赵志臣得知后,连夜研究产品结构,多次请教有相关加工经验的老师傅,最终与工艺人员共同制定了全新的加工方案,改进了工装的安装方式,并对工装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制,既保证零件加工,又降低了工装重量,方便零件装夹。经过多次试验与摸索,最终确定了一套高效高质的加工参数。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荣获单位劳动模范称号。

匠心筑梦 勇攀高峰

  赵志臣始终将“工匠精神”贯穿工作的始终。一次,赵志臣的工装班组接到一项新任务,需要在半年内完成本单位全部自制工装模具的制造及维修保养。因工装模具规格不同、结构各异,需模具团队针对各类工装模具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法。为了保证工装修复工作不影响正常生产,赵志臣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利用设备空闲时间,组织大家边试边修。最终,赵志臣带领团队共修复故障工装167套、改进工装48套,为产品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赵志臣看来,“劳动模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深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变革,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工作中保持领先地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供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敬业奉献 铸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