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记者 王安 冀晋萌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邯郸市中心血站正以“科技+合作”双轮驱动,在输血医学领域闯出新天地。这个年采血量稳居全省地市级首位的“血液枢纽”,通过与顶尖机构携手、推动重大项目、举办高端会议,悄然成长为区域输血医学的“创新引擎”。
搭平台:
南北联动织就协作网
市中心血站党委书记、站长杨小岗有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就像织毛衣,要把全国顶尖机构的‘金线’都织进邯郸输血发展的蓝图里。”如今,这张协作网已覆盖北京、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其中,与浙江血站等联合开展“中国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项目研究,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难题;同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开发推进AI血液管理系统,像“智能管家”般精准调配血液资源。
最让技术人员兴奋的是白求恩基金会的AI输血帮扶体系。血站信息科小王展示着实时监控大屏:“这套系统能预判未来72小时用血需求,预计推广优化后,全市临床用血浪费率下降三成。”在某县医院试点期间,AI辅助决策系统成功避免11例不合理输血,被医生们称为“输血导航仪”。
攻难关:
重大项目落地生花
2024年,“硬核”项目在邯郸扎根。白求恩输血技术工作站挂牌当天,30名基层检验员现场学习最新检测技术。“以前县医院碰到疑难配型就犯愁,现在工作站专家随时在线指导。”某县医院输血科主任说。半年时间,这个“输血技术孵化器”已培养500余名专业人才,帮8家县级医院完善建起标准化血库。
促交流:
学术盛会碰撞智慧火花
去年7月,全省免疫遗传学专委会在邯郸成立。会上,邯郸血站亮出的“绝活”引发关注——新建的血小板基因数据库,有效提高了输注有效率;京津冀鲁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为罕见血型患者架起“生命通道”。北京专家张教授感叹:“没想到地市级血站能有这样的科研视野。”
这场学术盛宴只是缩影。去年以来,血站承办的6场省级会议与会者场场爆满,专家们带来的30余项新技术中,已有多项在邯郸转化应用。“上次学到的快速检测法,让我们救治用血准备时间缩短了40分钟。”某三甲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说。
攀高峰:
创新成果领跑行业
站在装满荣誉证书的展示柜前,杨小岗透露新目标:“我们正与解放军总医院、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推进临床输血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建设,还要筹建晋冀鲁豫输血医学联合实验室。”随着3个产学研基地的筹建,这个曾经的地市级血站,正向着全国输血医学创新策源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