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振兴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兰州市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深厚积累,构建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基础设施网络。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企业攻关行业难题,兰州交通大学在绿色镀膜与光热发电领域实现突破,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填补多项非标化工装备技术空白,农业科研机构在口蹄疫疫苗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兰州市正向着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高校和科研机构赋能

重塑科技创新格局

兰州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产业赋能作用,以“大平台+大装置”重塑科技创新格局,兰州市构建起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基础设施网络。

依托西北师范大学核电池研发团队与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强联合,兰州市正加速推进微型核电池的技术研发。该项目旨在突破微型核电池及探测器产品的核心技术,并实现该产品的低成本应用。

2024年11月23日,“烛龙一号”工程样机成功点亮了LED灯,标志着这一技术的重要突破。测试结果显示,“烛龙一号”样机不仅具备了初步的产品化基础,还为后续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基。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苏茂根表示:“预计在2025年,我们将基于‘烛龙一号’样机,进一步研发初试验证产品‘烛龙二号’,并计划开展辐伏核电池换能器件的实验研究及中试生产线建设。”

这一微型核电池的突破,不仅为未来高科技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还将深刻影响多个领域。根据苏茂根的介绍,正在研发中的核电池可广泛应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微机电系统、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高精尖领域,为相关产业提供更持久、更稳定的能源支持。

兰州交通大学的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打破了镀膜行业的技术瓶颈。该研究中心经科技部批准,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是我国镀膜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工程中心。

与此同时,兰州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其主导的敦煌50MW(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并带动多个“光热+”综合能源工程落地实施。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应用,兰州交通大学实现了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变革性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探索出一种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技术方案。

科创平台筑基

打造创新高地

科创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它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提供科研支持、技术开发、产业孵化等多维度服务,促进了技术与市场的对接。作为国内领先的化工、石化行业专用设备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院)有着较为坚实的创新基础、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丰厚的创新积累,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重要的化工、石化行业专用设备研究院和重大装备试验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重大装备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据该公司执行董事孙中心介绍,作为非标化工装备的“国家队”,天华院始终承担着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大型非标设备的国产化研制重任,先后经过几代人的刻苦钻研,在部分核心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型干燥设备及成套系统、阳极保护设备、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废热锅炉及余热回收设备、工业炉及燃烧设备等行业关键技术均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了国外进口设备,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国外技术对行业的“卡脖子”难题。尤其是在干燥技术领域,天华院获科技部批复组建了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代表了国内该领域最高技术水平,完成了我国90%以上的石化重大干燥设备国产化替代任务,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封锁,大幅节约了设备引进费用。

与此同时,跨界协同攻克关键技术,为创新注入了新活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成功创制国际首例猪用重组口蹄疫二价疫苗,突破了口蹄疫疫苗种毒制备的关键新技术,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填补了猪用A型疫苗的空白,为解决我国口蹄疫防控问题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成果先后被评选为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志性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近年来,兰州市全力实施高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兰州市加力政策赋能精准滴灌,制定实施《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兰州市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创新兰州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大力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97家企业入选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无贷户企业,推进在高新区建设独角兽孵化加速器。

如今,兰州市创新企业量质齐升,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增长。兰石装备研制出我国首台离子液体氢气压缩机,填补了国内高端离子气增压装备领域的空白;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我省道地药材资源优势,通过产学研联动,将“创新源”与“市场源”紧密结合,构筑了一条特色中药领域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放大到产业化的完整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链,有力推动甘肃省特色中药产业的发展,助力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发展;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西北质谱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西北质谱工程中心,发挥双方研发能力、技术储备、资源储备、人才培养和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互补性优势,拓展硬件“产品+试剂+技术服务”的产品策略,形成国内有影响的临床质谱技术的创新高地。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兰州市以西北科创高地为目标,以强省会行动为牵引,围绕1139工作部署,锚定打造国家定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目标,聚焦赋能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全面深化与科研“新四军”创新合作,争取兰州市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城市、全国创新强市、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区排名争先进位,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集中涌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文/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