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委统战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载体革新、聚势赋能、融合创新、担当淬炼,凝聚最大共识、激发最强动能,为江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以“载体革新”破题,激活党派发展“强引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特色和优势,支持各民主党派设立成员之家。通过自主建设、灵活嵌入、财政补助、统筹共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协调推进各民主党派打造了一批传承历史、彰显文化、体现作为、各具特色的党员、盟员、会员、社员之家。这些阵地不仅为党派成员提供了交流学习、履行职责的平台,更成为激发成员热情、强化政治归属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区已建成党派阵地22家,其中江宁区中山博爱之家和民进会员之家被省社院挂牌为实践教学基地。
以“聚势赋能”筑基,锤炼队伍建设“新动能”。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进一步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通过探索构建“资源共享、组织共建、优势互补”的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新格局,江宁区各民主党派与外地党派基层组织签署结对共建协议,通过定期互访、交流学习、联合调研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以“融合创新”聚力,擘画同心共进“新图景”。积极推动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鼓励各民主党派之间开展联合调研、联合提案等活动,共同为江宁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注重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支持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具有党派特色的主题活动,如民革举办“琴风·共明月”中秋古琴雅集主题音乐会。
以“担当淬炼”固本,提升服务大局“硬实力”。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法律援助、社会养老、环境保护、非遗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民革以“中山博爱”品牌为中心,成立7个社会服务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民盟挖掘高校科技人才资源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在淳化街道蓝莓基地实施科技兴农帮扶项目;民革“君子残疾人之家”、民进“学生手工作坊”、农工党“牵手夕阳、情暖社区”等公益活动均已坚持10年之久,持续擦亮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品牌,助力社会公益事业。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