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贵在创新。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新产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新质生产力迸发强劲动能。
在雄安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器一楼大厅,雄安龙翼博翔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对新产品Xeeleex自转旋翼机进行调试。该公司专注于航空器的研发、制造和运营,于2024年11月入驻这里。“雄安新区针对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推出特岗特薪政策,恰如一场及时雨。我们已成功搭建起技术团队,吸引了一批在航空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公司总经理宋梓涵说。
雄安龙翼博翔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所在的雄安高新区以雄安高铁站为中心,与雄安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融合发展,瞄准新领域、新赛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搭建一流平台,推进产城融合,集聚起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动力。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让空气中充满创新的味道”的标语格外醒目。开园一年多来,科技园已吸引14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园区于2023年8月30日揭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为产业主导,超前布局新技术、新产品先行先试应用场景,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地,京津冀高端资源集聚地,中关村集成服务示范区,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产业服务部部长李维轩介绍。
在雄安新区,类似的平台载体有很多。雄安新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前沿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三类创新平台”,打造启动区及第五组团联动容东片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高新区3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已建成科创中心、中试基地、软创街区等10余个创新平台载体,建成智能网联、智慧能源、机器人创新中心等20余栋主题楼宇。构建“专业产业园+主题楼宇+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形成从原始创新到大规模商用各环节的创新体系,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土壤。
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雄安新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六链融合”,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产业。
金属3D打印机轰鸣作响,叉车有序运送物料,工人忙着调试设备、检查生产线……在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生产车间,各项生产井然有序。2024年9月,公司总部暨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整体迁址至雄安新区。“我们正抓紧推进国家重大专项科研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个模块产品开始进行后处理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公司总经理王富伟说。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办公,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新区揭牌成立,标志着雄安第一个创新主链条形成。雄安新区依托行业龙头,谋划布局了以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服务(北斗)、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四大赛道为引擎,汇集卫星集成与总装、运载服务、卫星载荷等7个细分领域并跑的空天信息产业链条,目前落地空天信息领域企业60家。
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是北京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卫星组网服务商。“选择落户雄安,是因为雄安大力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在空天信息、卫星互联网、网络通信等方面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和统筹供应链的优势。”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耀中说。
雄安新区还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指导疏解高校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
在雄安新区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现场,一栋地上3层的方形建筑已投入使用,灰白色和仿木色的陶板饰面、竖向的条窗造型,寓意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这是西区综合服务楼项目,2024年11月26日竣工,目前主要用作指挥部的办公用房。”北京交通大学雄安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李宏林介绍。目前,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开建,拉开了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有承载平台,有技术引领,有龙头带动,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向链集聚、向新发展,一座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正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