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近日,农业农村厅公布《2025年四川省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今年将聚焦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强市强县建设、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壮大种业企业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推进四川种业持续振兴。
保护利用种质资源
重点支持种业企业
“预计5月入库首批种质资源。”近日,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再次更新试运行进度。自去年10月试运行以来,中心库保存的水稻、小麦、油菜等一批试验种子测定发芽率达到90%以上,意味着这一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已具备全面运行的条件。
“今年的重点之一,就是确保中心库规范化运行。”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要点》提出,今年将组建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同时,还将公开向四川农业科研院所、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征集资源,推动一批资源入库。
育种创新,种质资源是基础,利用则是关键。四川目前现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万余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64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但不少种质资源“养在深闺”,缺乏鉴定利用,资源的创新潜力并没有得到挖掘。
今年四川要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育繁推创新联合体5个以上;全面推进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DHI测定,支持40个国省畜禽核心育种场测定种畜禽性能10万头(只)以上。出台《四川省当家品种遴选办法》、举办第二届天府良种擂台赛、开展种猪良种登记和遗传评估工作,向社会推介一批作物、畜牧优良品种。
企业是育种创新的主体。当前市场上有一些推广面积大的突破性品种,企业在育繁推一体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要点》提出,按照进入全国前20强和上市的目标加快培育四川省现代种业集团,在牵头育种攻关项目、种业强市强县培育、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遴选5—7家重点企业,在共建制种基地、牵头育繁推创新联合体、种业强市强县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培育种业强市强县
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制种面积稳定在36.6万亩以上,其中水稻23.5万亩、玉米7.1万亩、油菜6万亩。”《要点》同步下达今年四川“三杂”种子良种繁育任务。
四川是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拥有10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然而,近年来,四川制种基地应对极端气候乏力,甚至出现减产。对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制种基地建设要求,四川仍有不小差距。
聚焦稳定制种面积,提升供种保障能力,今年四川将培育种业强市强县作为重点。“我们将依托国省种业园区、国省制种大县、国省畜禽核心育种场所在县(市、区),按照种业基础条件较好、育繁推一体化水平较高、产加销能力较强的标准,遴选培育一批种业强市强县,聚焦创新端、生产端、企业端开展建设,带动种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稳定制种面积?去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启动种业强市建设。当地明确,支持制种企业新建标准化制种基地,对新增制种面积在500亩及以上的,由属地按每500亩10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发展全程机械化制种,对新购买粮油、蔬菜种业机械化育苗先进设备,且未纳入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按购买投入金额的40%给予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30万元。
此外,今年四川还将启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试点,开展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同时,完善现有制种政策性保险,进一步降低制种风险。
我省打出“组合拳” 推进种业持续振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我省打出“组合拳” 推进种业持续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