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学习胖东来”究竟该学什么

转自:千龙网

零售业真正的“作业”并不在货架间,而是在如何让每个走进超市的人感觉自己被认真对待。胖东来的“学徒们”需要超越对胖东来的1∶1抄作业,在质量保障、供应链深耕、组织文化重塑、社区关系构建等环节上“做自己”。

这两天,胖东来再次成为热搜:基层员工平均月薪9886元、店长平均月薪7.8万元,让网友们那叫一个羡慕;联名北京物美的首个调改店、北京第三家“学习胖东来”的永辉超市自主调改店相继开业,消费者排起了百米长队。

“胖物美”“胖永辉”开业即火爆,本质上是吃到了胖东来的流量红利。大多数网友在网上刷到过胖东来,但并没有机会亲自逛逛。当家门口的物美、永辉打出“胖东来学徒”的旗号时,消费者对胖东来的好奇被转化为一场“奔现”——既然去不了许昌,家门口的“平替版”也能解馋,“胖永辉”“胖物美”们由此获得了第一批种子消费者。

然而,这火热的流量是借来的。提着胖东来食用油走出物美的老人、在永辉排队2个小时只为体验同款身高测量仪的年轻父母,本质上仍是胖东来的“精神顾客”。

流量终将消散,人心只会记住被打动的瞬间。那么,“超市导师”胖东来有啥真本事?

如果比价格,胖东来并不是最便宜的。那些关于胖东来的传说,比如在标签上标注进价和毛利率、每日检测蔬菜农药残留并公示结果、肉类当天清空不隔夜,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关键词:质量和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看似“反商业”的员工关怀——在行业普遍压缩人力成本时,它让收银员敢花半个小时服务顾客,给员工行业内最高的待遇。这种高薪可不是做慈善,而是算清了服务提质和员工流失的隐性成本。

那些排队2个小时的消费者也有一本账。他们愿意为更安全的食品、更贴心的服务、更舒适的购物环境多花点钱。这些基本的、正常的追求屡屡变成热搜话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消费环境和就业环境尚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这是未来企业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胖东来的成功秘笈是常识,但这个常识还不那么容易复制。胖东来刻意通过小范围精细化运营保障服务与商品质量,至今只有10多家门店。反观永辉、物美,前者拥有700多家门店,后者门店数量约1800家,而且据报道,永辉计划年内调改百家门店,物美欲复制30家“胖东来化”卖场。试图快速将“胖东来模式”与庞大门店体系嫁接,将产生规模化运营与精细化管理的矛盾,可能会成为胖东来自己都没有答案的新课题。

零售业的翘楚并非只有胖东来。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通过供应链效率和会员体系构建壁垒,日本7-11以“单品管理”创造高坪效。这些案例表明,零售业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齐白石经常告诫他的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胖东来的“学徒们”也需要超越对胖东来的1∶1抄作业,在质量保障、供应链深耕、组织文化重塑、社区关系构建等环节上“做自己”。

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传统实体店改造升级与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政策为企业指出了发力方向。当物美把胖东来创始人的自传摆上货架、当永辉增设免费使用1个小时的充电宝时,千万不要忘记:零售业真正的“作业”并不在货架间,而是在对人的理解中。如何让每个走进超市的人感觉自己被认真对待,是零售业最重要的考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学习胖东来”究竟该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