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拔节生长看雄安】新闻综述——春到雄安万象新

转自:河北新闻网

冀时客户端报道 八年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春天的雄安,万象更新、生机无限。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就要牵住这个"牛鼻子"。

去年10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第一家在雄安新区运行的央企总部。眼下,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大楼内部正在精装修,中国矿产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开工;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项目加快建设;第二批疏解高校、医院、央企项目基本确定选址;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累计超过300家。

中铁北京局雄安公司雄安经营部主任 赵华:

整层楼都是我们这个中字头央企以及国企这些建筑类聚集的企业,在一起办公,更加便于工作上的沟通,业务上的交流,为今后的发展更形成合力。

高质量疏解,需要高质量的疏解服务。新区建立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在雄安新区就学及回京就学保障机制,实现疏解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医保待遇、住房公积金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设立"央企疏解服务专班",实现企业注册、规划审批等事项"一窗通办"。

"上下游就在上下楼"的楼宇经济,创造着新的产业链;中关村咖啡厅里的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雄才十六条"盛邀四方之才"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雄安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贾丽娜:

一站式的服务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最近我们刚申报"专精特新",我们也希望在雄安的这座未来之城上能够大展拳脚。

雄安新区以其独特的要素资源和创新环境,为科创"顶流"充分施展才干提供广阔的舞台。仅2024年,已有170余名院士走进雄安,17个院士领衔项目在雄安落地。2024年末,我省常住人口数据实现从长期净流出到净流入2万人的转变。其中,雄安新区常住人口净流入占31.1%,居首位。

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

"千年秀林"草木葱茏,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高到35%。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正在变为现实。

白洋淀水质连续四年保持在Ⅲ类标准,水位稳定在7米左右,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白洋淀野生鸟类增至295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9种。"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再现。

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监测站巡查员 赵克俭:

我们还有2000名的志愿者巡查员,遍布白洋淀的每个区域每个角落,环境越来越好,鸟类来得越来越多了。

"15分钟生活圈"重新定义现代城市生活的幸福尺度。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安置回迁群众近20万人,他们在这里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雄安新区容西社区居民:

5分钟我能走到幼儿园接我们孙子,还有5分钟我能到咱们社区养老驿站,能唱唱歌、跳跳舞,特别特别方便。

对于不断涌入的"新雄安人"而言,"宜业宜居"体现于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方方面面。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成立,京津冀74所优质学校与雄安建立合作关系,雄安宣武医院急诊、手术中心、病房陆续启用,192项京雄政务服务场景、209项京雄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全面落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拔节生长看雄安】新闻综述——春到雄安万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