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那些被误解的真相

转自:防城港发布

今年的4月2日是

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近年来

孤独症受到了

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大众对孤独症的一些误解

可能让家长忽视孩子的异常表现

延误治疗

错过干预的黄金时期

图片来源:千库网

孤独症的常见误区

1

孩子只是性格内向,不愿意社交而已?

孤独症儿童常被误解为性格内向或不喜欢社交。实际上,他们不是不想与人交流,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无法解读他人的面部表情、理解他人的情绪或无法分享自己的情感,导致社交障碍。

图片来源:千库网

2

孩子得病,是因为父母关爱太少?

孤独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永久性神经发育障碍,与父母的关爱程度无关。尽管目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等。

图片来源:千库网

3

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孩子长大就好了?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只影响儿童,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好转,其实不然。虽然部分孤独症儿童在成年后会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摆脱了疾病的影响。很多成年孤独症患者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交和沟通障碍,他们需要持续接受家人、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图片来源:觅元素

孤独症需要尽早干预

目前,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愈。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预后。确诊或疑似患儿均应尽早干预。

孤独症的主要干预手段为康复训练。该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需关注患儿的核心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家长需善用家庭与社会资源,为孩子营造语言沟通与交流的环境。

如果患儿存在较严重的情绪不稳、自伤、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且行为矫正方法无效,或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时,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采用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千库网

给予孤独症患者更多关爱

孤独症患者从儿童期开始就需要接受康复教育,这离不开长期、持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

在家中,家长如何更好地关爱孩子?

1

学习正确的方法

家长应尽早学习康复教育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科普书籍、参加相关培训和活动等方式,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以帮助孩子解决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图片来源:千库网

2

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

孩子需要一个温暖、稳定、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相互关心、理解和支持,对孩子呵护、理解和关爱,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图片来源:千库网

3

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建立对自身的认识、探索,以及合适的情感表达和行为调整。例如,引导孩子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感到开心吗?”“你似乎有些难过,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4

建立积极沟通的渠道

在日常互动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他人需求、分享情感等社交技能。引导时,家长要注意用语简洁、语调舒缓。

不疏远、多理解

让我们一起

关爱孤独症患者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源:健康中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那些被误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