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合规建设深入推进 修复帮扶高效实施 监管机制优化提升
安徽“信用助企行”活动成效显著
□ 徐阿明 本报记者 李 辉
2024年,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信用助企行”活动,发布《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安徽省地方标准,推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和发展改革部门强化信用培育、优化信用服务,实施包容审慎的信用监管,确保“信用助企行”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推进信用修复进工业园区、进经济开发区、进商业集中区、进乡镇(街道)、进企业等“五进”活动,推动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信用合规建设深入推进,信用修复帮扶高效实施,信用监管机制优化提升,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带动提升市场整体信用水平,促进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2024年,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开展各类信用培训、信用宣讲1210场,开展信用合规建设专题辅导880次,指导9600户企业开展信用合规建设。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在门户网站设立信用合规建设专栏,蚌埠、芜湖等地建立信用合规“打铃提醒”机制,通过发送提示短信等方式,提高经营主体信用合规意识。宣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助企”主题宣传和主题党日活动,对经营主体开展“一对一”宣讲。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信用助企行”专题直播,并在“印象马鞍山”公众号开展信用知识有奖答题。亳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税务局开展“新办第一课”活动,推出4期“新手训练营”专题可视答疑,编制《亳州中药材市场信用合规指导清单》,提升信用合规建设的针对性。六安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市场监管进园区服务指导工作方案》,编印《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并设置二维码,供企业扫码掌握。池州市市场监管局制定《房地产企业合规经营手册》《食品经营企业合规手册》,指导经营主体防范失信风险。
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强化分类指导、主动帮扶,提升信用修复效能,建立信用修复驿站、信用合规服务站等1224个,开展信用修复“五进”活动1311场次,引导帮扶102046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芜湖市市场监管局采取政企合作共建模式,建立12个“信用助企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可定制的信用服务。安庆市市场监管局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市场监管所建设110个“信用合规服务站”,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蚌埠市市场监管局以信用修复驿站为基础,设立合规建设指导站、群众意见收集站,实行“三站合一”。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设立82个“信用修复窗口”和“信用修复驿站”,提供便利化信用修复服务。
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及相关部门坚持“打基础、强主体、优服务、增信用”总体要求,优化信用监管、信用服务和守信激励工作机制,为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赋能增效。建立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三书同达”机制,向经营主体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设提示书》,促进经营主体合规诚信经营。芜湖、池州等地制定信用承诺管理事项清单,建立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蚌埠市市场监管局与徽商银行加强政银合作,创新“年报+信用贷”融资模式,为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黄山市建立信用合规联合激励机制,实施金融、财政、税收、社保及评先评优等9类30项联合激励措施。铜陵市深化经营主体失信警示提醒制度,通过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信用修复到期提醒服务,构建“及时告知、快速修复”工作机制。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万企”活动,编印发放《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法规汇编》6000余份。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积极开展深化信用提升“提质增效年”行动,全面推进守信激励、信用承诺闭环管理、信用合规建设、信用信息归集整理以及信用监管标准建设等重点任务,建立监管规则统一规范、信用信息开放共享、监管效能优化提升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在信用承诺管理、信用修复管理、信用合规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推动建设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