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宝君
壮美的北京城中轴线,如同一幅历史长卷,凝聚了七百余年的沧桑往事。前门大街往南一里左右,便是中轴线上的一处重要交汇点:珠市口。旧时,这一带商铺、戏楼林立,各类市场遍布,人声鼎沸。珠市口也有“金十字”之雅号。
城市不断发展,这一带的变迁也通过保留至今的建筑、地名等不同方式,层层累累地融入城市之中。在珠市口东侧,紧邻中轴线,就有这样一座老建筑,既记录着六十余载的历史,又以一种焕新的方式,紧贴时代的脉搏。它就是天鼎218文化金融园。
俯瞰有六十多年历史的穹顶
56个穹顶记录旧时光
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150米,宽110米的建筑,其外观乍一看,并不出众。当进入室内,才发现这里别具洞天。整座建筑的屋顶由56个穹顶紧密相接而成,并由42根水泥柱子支撑,这使得整个空间极为通透、宽广。尤其是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通过这些穹顶的缝隙泼洒下来,让人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如今,整座建筑即便被分成众多工作区域,但行走在室内,依然觉得疏朗开阔。
天鼎218文化金融园董事长林余存,带我来到东侧三楼的办公室。打开窗户往下看,六十余年的时光直面眼前。只见横向7行、每行8个,共计56个的俄式穹顶赫然陈列在眼前。每个穹顶长18米,宽15米。当如此多的巨大穹顶密集地汇聚在一起时,宛如洪波涌起,给人一种非凡的气势。这种建筑样式,在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林余存对这一地段的重要性有着更直观的认知:“这是兵器218厂的厂房,建于1959年。这里距离天坛公园400米、前门826米、天安门不足2公里。从这里向北望去,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清晰可见。”
六十年间,城市不断发展,这处独具特色的厂房,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变换着模样。作为世纪天鼎的“掌门人”,浙江温州人林余存与这座厂房结缘,与之朝夕相处20余载,见证了它的起起伏伏。
熟悉南城的市民对这里不会陌生,天鼎218文化金融园的前身就是南城家喻户晓的世纪天鼎购物广场。从2003年开始,这座宽阔的厂房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市民在此流连、驻足。林余存对每个重要历史节点记忆犹新:
“2002年我们接手这处旧厂房,最初是想打造品牌服饰广场。2003年的‘非典’,打乱了计划,我们不得不转身为小商品市场。2003年6月8日,世纪天鼎购物广场开业。包括鞋城、百货商城、美容美发用品商场等,鼎盛时期有700多家商户。2014年为了配合城市疏解,购物广场进行了升级,疏解了部分低端商品的商铺。后来,为了主动响应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疏整促’专项行动,2018年9月17日,世纪天鼎购物广场彻底关停,并转型为全新的文化金融产业园。”
独具特色的老建筑带来了开阔的空间
“离中轴线最近的文创园”
地处中轴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身处珠市口商圈,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以及时代的召唤,世纪天鼎全力发展文化产业,再合适不过。
经过深思熟虑后,林余存着力将文化、科技以及金融等元素融入其中。经过短暂的沉寂后,这处旧厂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9年8月18日,转型后的天鼎218文化金融园迎来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活动:第八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和北京文创大赛总决赛,来自全国各地60余件文创项目在此激烈角逐。“两天的比赛,我们接待了两千多人。”更重要的是,林余存感受到了文化创意产业蕴含的广阔前景。
这次全国性的比赛,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天鼎218文化金融园。
园内充分利用老厂房高挑空间、自然光照等建筑特色,巧妙设计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办公区是高低错落的LOFT格局,入驻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合理搭配空间。办公区两侧还有文化休闲、咖啡交流及艺术展览等多元空间。
另外还有两处共享区,可以举办不同规模的活动。一处在园区西侧,是一片约1300平方米的展示大厅,11米的挑高带来了明亮宽敞的空间。在大厅南侧,还打造了一个阶梯式的休息区。极简风格的设计和通透舒适的空间,令整个区域颇受关注,在这里举办大型活动甚至晚会,都绰绰有余。
另一处则在东边,是一处小型的室内庭院,有大片绿色植物点缀其中,颇有几分闹中取静的雅趣,非常适合举办小型沙龙、小型论坛等活动。
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厂房,在精心设计下,散发出时尚与艺术的气质。这令很多人耳目一新,与天鼎购物广场时的环境几乎是云泥之别。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让文创园的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轴线不断受到关注,这座被人们称为“离中轴线最近的文创园”,举办了多场与中轴线相关的主题活动。2024年9月23日,为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天鼎218文化金融园承办了“翰墨书盛世,丹青绘中轴”为主题的东城区美术、书法作品展。100余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展现了中轴线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
2025年初,文创园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他们在忙碌中拉开新一年的帷幕。1月6日,第二届丹青盛典《丹青中国》2025新春晚会在这里隆重举办,并在园区现场录制节目,300多位书画名家及艺术家在此贺岁联欢。1月16日,第二届“墨缘杯”北京市老年书法展在文创园拉开帷幕,近百名老年书法爱好者在此笔走龙蛇迎新春。2月13日,“正月十五名家书画雅集”举办,众多书画名家齐聚一堂,开启书画盛宴。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创园聚拢了旺盛的人气,文创园也逐渐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而络绎不绝的人群,也吸引了更多文创企业的入驻。园区更是“主动出击”,除了为入驻企业提供的“一站式”“一条龙”的创新增值服务,还导入文化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投融资、知识产权以及传播推广等一系列服务。
目前园区已有一百多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达到90%。这份成绩单,也令林余存非常满意:“天鼎218文化金融园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园。”
天鼎218文化金融园外观
整体改造保留原始风格
从高处俯瞰56个穹顶时,这处达1万多平方米的屋顶,尽管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吹雨淋,却保持得非常干净,没有杂草,也没有垃圾。显然,这座旧厂房得到了精心地养护。
天鼎218文化金融园常务副总经理王方告诉我:“我们每年都会定期清理对老建筑进行保养。”这座老厂房修建时采用的是内排水系统,即通过管道将屋顶的水引到厂房里,而不是直接往外排,因此,他们在接手后,在每年入夏之前,必须清理楼顶,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防止漏水等情况。每年入秋之后,他们还会派人打扫屋顶,清理被风刮来的树叶。
在世纪天鼎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王方,全程参与了2019年转型后老厂房的设计和施工。那时,世界天鼎购物广场已经彻底关闭,需要对这座厂房进行全新设计,旧厂房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在地下施工时,他们发现地下有很多巨大的水泥石墩,这些石墩体积硕大,“长宽2米左右,而且埋得非常之深,感觉深不见底。”为了保持建筑的原样,在砌新柱子时,他们只能避开这些石墩。
在对厂房的空间进行整体改造时,老厂房的主体结构——42根水泥柱以及56个穹顶被全部保留,只在墙体的局部使用了玻璃幕墙。室内的结构与装饰,他们也秉承与老建筑不发生硬性连接的原则,全力保护好老建筑。如今,行走在园区内,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时尚的气息下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文创园的LOGO,就是以老厂房穹顶的弧线为主要元素。
除了保护工业遗存以及历史文脉,他们还注重收集整理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创园特意开辟了“天鼎218文化金融园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主题教育空间,不仅将园区企业和党员凝聚在一起,还将世纪天鼎一路走来的重大历史时刻陈列于此。
看着昔日的照片,往事历历在目。王方不无感慨地说:“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2003年,因为‘非典’,我们不得不转型。2019年,在新一次转型的关口,又遇上了疫情。但是世纪天鼎从未退缩。与‘非典’时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转型,我们是主动响应国家政策,并做了周全的准备,在疏解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林余存如今是东城区工商联主席,相较于当年创建世纪天鼎购物广场时,他对天鼎218文化金融园有了更多使命感。他希望以天鼎218文化金融园为桥梁,努力搭建多元的文化交流平台,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