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这个新提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期待。
对于这个新提法,专家都已经在媒体上作了不少解读。而简单理解,就是党和政府要把更多的资金、资源放到人的身上、服务于人。
很显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投资于人”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保障作为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重点投入领域,提升使用绩效,真正惠及百姓民生。所以,老百姓对此充满新期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投资于人,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操心的事,每个家庭也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当然,每个家庭实际上也都在做。譬如,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哪怕经济并不怎么宽裕,很多家庭也都舍得从小给孩子选择一门艺术课,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孩子上学后,大多数家庭都愿意花钱给孩子上一些课外班或补习班,给孩子发展些体育或者艺术方面的特长。这些,就是每个家庭的投资于人。但,仅仅做到这个,还远远不够。
家庭中的“投资于人”,不能仅仅面向孩子。成年人同样不能忽视自我投资。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品质的当下,应该更多提倡通过对自身的投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本领,增强自己的体魄,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等等。
所以,家庭的投资于人,首先应该是投资于学习。从古至今,学习被赋予多重深远意义。从“学不可以已”到“学而不厌”,从“敏而好学”到“不耻下问”,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家庭学习,不能是功利性目的,也不只是知识的机械积累,而应是“为己之学”,旨在培养智慧、提升自我。学习也不应是一时之功,而应成为终身课题。最近,南通一位88岁“学霸奶奶”凭借97场考试,收获3份跨专业学历。其实,学历对她来说并无意义,而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和本领,才是最大的收获和愉悦。
更加重视健康,也应是家庭中“投资于人”的重点。人人都明白,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但忙碌的工作、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常常让不少家庭忽视了对健康的投资。等到哪天家庭成员出现了健康问题,才突然想起这个“重中之重”来。所以,家庭重视“投资健康”,就是在强身健体方面舍得投入必要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更加重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
前不久,“体重管理”一词引发网友热议,“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热搜话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社会对健康的高度重视。当然,健康不仅是身体不生病,还包括身体机能的良好运转、心理世界的阳光平和、适应社会的从容自如,等等。而这些,都需要人们以“投资”的心态和行动来加以重视。
家庭重视“投资于人”,还应体现在重视提升人的修养上。个人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更是喧嚣世界中的自我慰藉。而提升修养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譬如,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和内涵;学习一门艺术或培养一种兴趣爱好,欣赏一场音乐会、参观一次书画展,持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当然,在提升内在品质的同时,规范外在行为同样不可或缺,譬如,注重礼仪、善于倾听、保持情绪稳定等等。唯有长期为提升自我修养而“投资”,方能构建强大的精神内核。
对人的投资,永远是最重要的投资,也是最值得的投资。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霜与(徐睿翔)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筱璐
责编 |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