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4月2日讯(通讯员 刘媛 童雯 记者 万凌云)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孤独症群体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用科学干预与温暖包容,守护每一位“星星的孩子”勇敢前行。
胡楠楠博士
记者从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又名镇江市二院)了解到,该院儿童康复科始终以专业实力和温暖守护为根基,用康复技术叩开孤独症儿童的“心门”,近日,在2025年全国儿童言语治疗师大赛中,该科团队凭借个性化口肌训练方案、社交语言情景化干预技术斩获荣誉: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康复学院临床合作示范基地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言语治疗师技能大赛“双优胜”(团体、个人优胜奖)。由此,彰显语言康复领域的硬实力!
证书
该科胡楠楠博士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100名儿童中约有1人患有孤独症。早期识别能为干预争取宝贵时间,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胡楠楠说,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语言发育迟缓,1岁仍不会咿呀学语,2岁还不会说“妈妈”等简单词语;社交互动异常,很少与人眼神交流,叫名字反应弱,难以理解他人情绪 ;行为模式单一,对特定物品或动作异常执着,抗拒环境变化。以上早期征象中,语言-言语功能障碍是家长最早察觉的“预警信号”,也是早期干预的重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科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ICF应用研究学院合作单位,依托高校科研优势,目前已经构建了“评估-干预-家庭支持”一体化康复体系。该科采用国际前沿的PECS图片沟通疗法、DIR地板时光疗法、基于ICF的言语-语言训练等,结合个体化语言训练方案,为患儿提供精准支持。
为什么语言干预是孤独症康复的关键?胡楠楠介绍,突破表达瓶颈,50%以上患儿可以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实现主动沟通;其次,激发社交动机,从“仿说”到自主对话,逐步建立人际联结;再者,改善问题行为用沟通替代哭闹,提升环境适应力。
该院儿童康复科配备多学科团队(言语治疗师、孤独症训练师、心理治疗师、儿科医生等),并1对1精准评估及定制康复方案。其间,通过专业团队的全程守护,用专业与爱,让越来越多的“星星的孩子”勇敢发声,走出困境,走向新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