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在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从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的成功构建,到深度求索(Deep-Seek)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不仅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议题建言献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同时为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近年来,安徽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在提质加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近年来,安徽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推进工作,即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推进‘产学研’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学科专业适配产业需求更加精准,2024年末省属高校服务新兴产业专业占比64.9%、三年提升24.9个百分点,其中新设本科专业点超过80%服务新兴产业。”陈军介绍,安徽还通过省部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有组织培养735名工程硕博士。省市校合作共建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超740名“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黄河在发言中强调,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建议加快成都都市圈建设,推动四川打造国家战略腹地重点支撑区和重要战略备份核心承载区。黄河还提出,应分类支持大城市开展源头创新,同时鼓励中小城市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就地产业化,形成大中小城市协同创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交了五份建议,全部聚焦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他建议力争2026年可支持高速快速路自动驾驶、城市自动驾驶等功能的量产应用,设立自动驾驶汽车专属保险体系,严格规范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等用词和适用场景,加快建设自动驾驶全国性法律体系和自动驾驶统一标准体系,为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和技术准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雷军建议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建立统一平台实现充电桩信息全国统一可查,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此外,他还建议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和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并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重点关注科技制造业的融资环境优化和AI深度伪造治理问题。他表示,当前,中国的科技制造业尚处于追赶和积累阶段,未来3至5年,权益融资对这个产业发展还是“必要条件”。他希望监管机构关注到科技制造业在中国制造竞争力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对大额资金持续融资的实际需求,围绕科技制造业“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关大项目融资审核规则。李东生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加强AI深度伪造欺诈治理。第一,建议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台;第二,建议明确对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第三,建议加强深度合成标识技术标准的发布和管理;第四,建议加强国际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针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提出建议。他指出,应从技术保障、制度保障和成果应用三方面入手,系统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能力。同时,齐向东建议加强行业自律,压实平台责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则建议对大模型发展实行柔性监管,采取更加包容审慎的政策,鼓励创新与安全并重。他还提出,国家应从政策层面支持采购安全服务,特别是SaaS化安全服务,以推动安全技术的普惠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发言中强调,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未来。他建议在学校建设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提升创新能力训练强度,构筑优良的创新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也提出,应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所长林枫建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发展。他提出,构建高效数字协同驱动的研发、生产、装备供货及全寿命一体化保障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船舶动力及高端能源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涵盖了科技创新的多个维度,从区域协同到产业生态,从人才培养到技术安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这些建议的逐步落实,科技创新必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