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商天下
作者 I 钱游
小米的这场大火,越烧越离奇了。
雷军深夜回应
宁德时代回应
今早10点,据财联社报道,有投资者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
对此宁德时代回复小米SU7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图源:财联社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发生碰撞事故,致车上3位女生死亡。
具体来看,涉事车辆由一名 23 岁女性驾驶员驾驶,搭载两名同学从武汉前往安徽参加考试
根据小米发布的通报,事发时车辆处于 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时速行驶。
该路段因施工封闭原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现场设置了路障和隔离带水泥桩。
据悉,三名受害者均为 20 岁左右的女性,其中两人当场死亡,另一人送医后抢救无效。
据家属描述,车辆撞击后车门无法打开,且电池爆燃导致车内人员无法逃生。
图源:正在新闻就在昨晚,雷军终于回应了:
“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批评,你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听见了,记下了,我们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图源:微博一场危机,最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反应能力。
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 在12:46发布声明,细致披露了事故发生时的行车数据表示:
小米SU7当时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检测到障碍物后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最终撞向高速隔离带的水泥桩。
并且强调:事故发生后,小米第一时间联系了车主,并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但奇怪的是,在这份声明里,小米详细到连“分心警报”都记录在案,却没有回应公众最关心的两大问题——“车门为何锁死?”“电池安全性是否有缺陷?”
而与此同时,安徽高速出行服务的官方事故通报,明确写着“车辆自燃”。
也就是说,公众的眼睛看到的是“火光冲天”,安徽高速的官方信息也写着“自燃”,目前,小米的公关稿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开。
从“黑科技”到爆燃
SU7的两极反转
SU7这起车祸根本原因现在众说纷纭,
有分析认为是路面情况超过了SU7标准版辅助驾驶的能力上限。
也有网友认为是电池安全、车门无法打开逃生等等。
至于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只能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公布。
如果说,小米SU7发布会前的宣传是“一夜封神”,那么3月29日的事故,则是“坠入地狱”。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发布会截图毕竟,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不仅是性能、智能化的较量,更是安全性的比拼。
过去几年,新能源车的自燃事故频频发生,多少厂商信誓旦旦地宣称“安全无忧”,结果现实一再打脸。
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林志颖的那辆特斯拉Model X失控撞车起火,若非路人及时相救,恐怕早已葬身火海;
图源:微博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的新能源车,充电、停车、行驶时都曾发生自燃……
在这样的背景下,雷军在发布会上还宣布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确保即便发生事故,电池的能量释放方向是向下,而非向上燃烧。
图源:小米汽车官网听起来完美无缺,但3月29日的事故,却用最惨烈的方式粉碎了这一切。
车门、燃烧、电池,三个关乎生死的问题 。
第一,车门到底为何无法打开?
燃烧是一个问题,但无法逃生更是致命的问题。
图源:微博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发生事故后,车门解锁机制必须可靠,否则再安全的车身也无济于事。
但无论如何,小米需要给出答案。
第二,电池为何会爆燃?
不少网友质疑,为什么宣称“安全无忧”的电芯倒置技术,仍然未能防止电池起火?
这次事故是特殊个案,还是行业普遍问题?
对此,也有网友表示,SU7标准版没有倒芯技术。
图源:B站电商最前线在小米汽车官网了解到,无论是标准版,还是Pro或Max版,电池特色技术都是一样的。
但有一点不同的是,Max版本明确标注了电池类型是“三元锂电池”。
图源:小米汽车事实上,在安全配置方面,小米SU7全系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标准版而“缩水”。
图源:小米汽车而小米则回应“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目前暂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表示:
对于车门问题,小米也是“没有准确的结论。”
图源:微博第三,小米是否真正联系了家属?
面对质疑,小米的公关稿中表示“第一时间联系了车主及家属”,但微博上,自称遇难者家属的网友却公开质疑:“到现在,小米没有人联系过我。”
而后,小米也回应称:我们仍在等待会面通知。
图源:微博事实上,当前舆论都被引导到智驾问题或者是驾驶者的问题。
但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撞车电池起火,以及车门为什么打不开,仍无答案。
有分析认为,电池起火并不是磷酸铁锂或三元锂制造工艺本身的问题,而是所有锂电池在遭受严重撞击或刺穿时都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毕竟,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敢保证他们的电池在任何碰撞情况下都不会起火。
至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关键在于官方是否愿意详细说明情况。现在能看到的只有烧毁后的车架照片,并没有其他有效信息。
图源:微博从外观来看,车门并没有严重变形,按理来说,现在电动车通常配备电控和机械双重开门机制,即使电池受损,机械系统也应该仍能工作。
因此,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的可能性包括:
1. 撞击后车内人员失去意识;
2. 车主未正确操作开门方式;
3. 车辆设计确实存在缺陷。
具体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官方披露更多信息。
除了教训
我们更需要答案
小米SU7从发布到上市,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有人说,它就是新能源时代的“国民神车”。
可3月29日的事故,让这一切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新势力造车,技术重要,营销更重要,但最终考验的,仍然是安全性。
笔者认为,真正决定一款车口碑的,不是发布会上的掌声,而是每一次事故中的表现。
雷总喜欢讲“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但现在,这不仅仅是一句热血口号,而是摆在小米面前最严酷的现实问题。
图源:微博SU7的热度仍在,市场的狂热可能不会立刻消退,
但在火焰和质疑声中,小米汽车必须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安全。
“雷军呐,我看雷军也差不多了,雷军现在人设拔得有点太高了,雷军现在整得有点高处不胜寒,我觉得挺危险。
真的,我希望他们的营销团队,我知道是为了他们的汽车,为了产品,老板要出来做公关,但是我觉得这个推得太高了。
推得太高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你推得太高,就会有人找茬,找你毛病,你总有一天能被人找出点毛病。
你如果真是啥毛病都找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你是个假人,只有假人找不出毛病,你真人一定能找出毛病。找出毛病,回头你说你捧这么高,到时候你摔得有多重。
我觉得雷军有点,差不多得了。反正跟我没关系,我别指挥人家了,我算老几,天天还指挥别人,指挥别人首富如何做人。”
图源:东方财经也有网友认为,
“根据小米给的数据,2秒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之前速度是116,按照高中物理算了一下这2秒跑了59米,我看各家测评小米百公里刹停距离是35米的样子,就算是普通版也不至于40m吧,我觉得要是人工驾驶或者有激光雷达这三个人不至于去世,可能撞上但速度不会很快。”
图源:B站此刻,我们只能静待答案,让逝者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