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喜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

激发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

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

授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326个单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授予马迎民等749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授予于波等30名同志“‘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

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01 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党对医院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以培育创建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巩固拓展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成果等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医疗卫生的方针政策,立足医院发展定位和广西在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中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做出突出贡献。

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称号,顺利通过首批新时代广西医科大学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儿科第二党支部、全科医学科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国高校、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称号。

02 聚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怀,多举措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连续4年在“国考”中等级均为A+,居广西第一。其中,2023年国家绩效监测考核排名全国前10%,考核层级为省级及以上医院的A+,CMI值(体现疾病疑难复杂程度指标的病例组合指数)为1.42。

(一)以医疗质量提升增强患者安全感。医院积极推进“大质控”体系建设,实施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出台《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年度积分考评管理办法》等制度压实医疗质量考评责任;同时以临床路径为抓手,以RBRVS、DEMIEAS、DIP数据化质量管理模式为导向,优化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临床耗材径及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提升医疗环节质量。

(二)以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医院通过设立一体化诊治中心、开设日间手术中心、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服务模式极大提升服务效率。

一是推行一体化诊疗,开设6个专病一体化诊疗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先后成立了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乳腺疾病等6个专病一体化诊疗中心,为患者看病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是推行日间诊疗模式,开设日间手术中心。患者接受手术当天即可出院,有效缓解了患者住院难、手术迟等问题,开设后日间手术量大幅提升。

三是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患者线上下单,共200多名护士提供20多项上门护理服,服务患者满意度100%。

四是推行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2020年获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将实体医疗服务向线上空间转移,开设线上问诊服务,鼓励医生积极回应患者问诊,大幅提升诊疗效率。

五是医院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推行“全院一张床”,盘活床位资源。以绩效引导医疗质量、优化工作流程,近5年来,出院人次、手术台次逐年提升,出院次均、门诊次均各项费用均控制良好,完成增幅费用增长<10%的预定目标。

▲可从“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进入,在导诊卡里选择“AI医生助手”即可询问日间手术相关问题。

(三)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效能提升。2025年初,医院最新上线国内首个依托医疗专科大语言模型技术研发的、医院自有知识产权的泌尿外科AI医生,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我院在智慧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在诊疗过程中,AI医生能够基于海量的医疗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快速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辅助诊疗决策建议,帮助医生拓宽诊断思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大在AI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不断优化 AI医生助手的功能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我院将进一步探索AI技术在其他科室和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03 聚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

医院以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为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四位一体”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为抓手大力构建中国—东盟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新生态,在搭建跨境医疗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机制上,在服务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一是推进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投入使用。二是建设并于2020年10月发布了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该平台是连接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的服务中台,可提供多国语言版APP,为东盟国家合作医院的医生、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手术示教、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技术支持。

三是建设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该中心通过连接远程会诊设备实现院外、境外患者远程诊治,目前已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7家东盟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诊疗试点。

四是建设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创新平台,该平台聚焦区域临床重点难题的“科技攻关-转化-应用-培训”,致力于建设中国—东盟高发疾病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医学人才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三大中心”。

▲我院“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亮相东博会。▲东盟国家人员到我院参观、进修。

近年来,医院在助推中国—东盟国际医疗卫生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承接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来院学习进修;发起并已经承办3届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牵头发起的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迄今共有206家国内外医院加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主导举办了主要由东南亚国家医疗机构参与的国际抗疫经验分享远程会议,派出1名院感专家随中国医疗队赴柬埔寨助力疫情防控体系建设,2019年、2023年先后派出两批次共14名医护团队赴柬埔寨、老挝开展“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925台,共植入人工晶体936枚等。

04 聚力承担社会责任

医院积极发挥自身医学技术优势和特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勇担新冠疫情防控责任,交出优异成绩单。新冠疫情期间,医院“战武汉、守广西、助边境、援东盟”,共派出19批1351人次支援全国多地抗疫防疫,荣获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组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广西援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人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人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30人在援鄂援柬防疫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中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嘉奖,出色完成人民健康守护任务。

▲与东兴分院合作抢救越南籍主动脉夹层患者

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卓有成效开展健康帮扶工作。深入落实医改要求,以医联体、“组团式”帮扶、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与两家市级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医联体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为主渠道、以党支部、统一战线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健康”活动为主要方式开展健康帮扶活动,医院“党建+健康扶贫”党建品牌获得广西高校党建示范品牌。

新征程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赓续前行

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用医者仁心谱写健康广西、健康中国新篇章

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内容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喜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