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消费观察|这届年轻人,用“减负养生”来“加码健康”

转自:扬子晚报

每天干着最累的活,加着最晚的班,吃着最没油没盐没滋味的饭菜,花着最贵的钱去支付教练费和买健身新设备,这样“自苦”的健康管理,你是不是还在坚持?如今的年轻都市上班族已经开始学会说不: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盒马最近发布的《健康无需“负重前行”:当代都市“碌”人的轻健康觉醒》洞察报告显示,这届年轻人正在尝试差异化的“轻养生”模式:嘴巴停不下来就吃点有营养还有滋味的;用鲜花/多肉等打造工位光合作用站“去去班味”,他们看重健康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进行健康减负,推动着健康消费向着轻量化、场景化和悦己化转变。

近半年轻人认为长期关注保持健康很难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能够“蜻蜓点水身轻如燕”的爷爷,与开春了还裹着厚棉袄稍微吹点风就咳嗽不停地年轻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奶奶们广场舞交谊舞下腰旋转不在话下,甚至有的还能劈叉,年轻人简单抻个脖子竟然就能扭伤,“脆皮年轻人”被送上热门话题,背后是他们无奈的两难生存状态:不拼命工作难维生计,可一心 “搬砖” 又顾不上健康。在“困难模式”下,追求健康变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如何将健康融入到被忽视的日常里,也成了每个人必须思考的话题。

对于“长期关注和保持健康是一种‘负担’”这种观念的看法,报告显示竟然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认为“要有钱还要有时间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状态”。报告调查显示,当代“朋克加班人”的标签,是久坐不动、外卖深度用户和下午茶爱好者,工位一坐就是一天,一边干活一边嘴巴还不能停,每天平均点超过两次的外卖,加班到深夜用重口味外卖“报复性充电”,忙碌过后的TA们才发现自己在不健康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

对于这样的“朋克”年轻人,南京相关中医师告诉记者,其实没钱和没时间都不是疏忽健康管理的接口,低成本养生技巧并不难,红枣泡水代替奶茶、多晒太阳少吃油腻辛辣,想泡脚就烧水想睡觉就关灯,老祖宗传下来的八段锦每天抽空打起来,少花钱随时挤时间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效果。

“吃什么”成烧脑日常,轻食自助小盒饭受宠

加班焦虑贯彻“牛马”的工作日常,也让他们学会了自我调侃:健康日常欠费,“吃什么”都很难补齐。民以食为天,但报告显示,这届年轻人在吃什么、怎么吃上焦虑已经成为日常。他们中有60%的人在寻找健康食材上总是消耗很多精力和时间,焦虑食材没有明确的标签指示,过半人群担心食品添加剂过多,还有47%的人焦虑无法判断速成食品或外卖是否健康,也难以找到可以长期信赖的购买渠道。

记者在南京河西一家盒马超市看到,熟食区域有不少现场加工的成品炒饭、藕夹、猪蹄等等,也可以从海鲜区现点现做。不过在中午午餐时间,周围的上班族开始涌入超市,女生们光顾的大多还是类似于“低温牛排羽衣甘蓝沙拉”“牛舌牛肝菌拌饭”“全麦鸡肉三明治”等等健康轻食,也有爱吃中餐的年轻人,偏爱现场店里摆出的“盒饭小自助”,可以用饭盒自己打厨师现做的糖醋里脊、鱼香茄子、虾仁西蓝花等等小炒,最后统一称重,能带走也能堂食,“平时自己没空做饭,馋家常菜了就来这里打饭,感觉比外卖的健康卫生,价格也不贵。”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小吕一边打饭一边告诉记者。

上述报告调查显示,“朋克加班人群”的外卖菜单其实是高油高盐高糖的“重灾区”,近四成人经常点高油高盐重口味食物和奶茶、甜食等等,经常外卖食材在家自己做饭的受访者只有不到21%。

报告给出了“朋克加班人”的健康“轻选”指南,认为健康午餐标准应该是商家卫生有保障、营养均衡且口味丰富,还要种类多样、清淡健康,分量足够又方便快捷,比如现在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三文鱼切片、低碳高蛋白肉类、多拼谷物等等。低盐低脂肪、便携小分装的小零食比如鸡胸肉沙拉棒之类,也可以满足年轻人嘴馋和通过吃东西缓解工作压力的情绪价值。

高敏感症候群扩容,亟需打上“多巴胺补丁”

熬夜失眠党、精神内耗、焦虑体质……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年轻人健康管理的标签,在报告中把这些年轻人归结为“高敏感症候群”。他们可能在工位抽屉藏满捏捏玩具,凌晨还在刷屏网购,晚上不甘早睡早上又要咖啡续命,他们在深夜“找补自由”,希望拉长夜晚可支配时间,释放多巴胺;而白天面对工作的压力,又急需寻找情绪出口。其实,社交专家表示,治愈情绪的解法还有很多种,情绪稳定才是年轻人健康管理最关键的内在因素。

报告调查显示,有高达86%的高敏人群在夜晚会产生“不舍得早睡,害怕浪费晚上自由的时间”的感觉,91%的高敏人群曾受到过睡眠问题的困扰;其中12%已经产生睡眠障碍,经常性失眠多梦,尤其很多此类人群还有不少误区,比如平时熬夜睡不满那就周末一次性补回来;白天为了提神咖啡因摄入过多,晚上为了助眠过量使用褪黑素、酒精等;在睡不着的时候起床做运动,企图通过让身体疲惫达到入睡的目的等等。健康专家表示,这样其实是追求了一种“虚假”的健康睡眠,实际上会导致生物钟紊乱恶性循环。

在发现自己出现这种高敏感症候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回归健康轨道?报告建议说,41%的上班族喜欢装饰自己工位,比如可以用多肉和绿植、鲜花等等在工位营造轻松氛围,或者闻香提神、玩具充能,用愉悦的嗅觉、视觉和触觉体验建立良好的情绪屏障,调查显示,25%的上班族会在工位放置香氛、喷香水以愉悦心情,近半受访者认为在工作间隙动手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沏茶、自制美食等是非常好的解压方式。另外睡前1小时最好放下手机,减少视觉刺激对睡眠的干扰,调研显示,30%的高敏感人群在睡前会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保证每天良好的睡眠质量。

【多说一句】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当代年轻人正在尝试用“轻养生”方式来重视健康,在努力工作和注重身体之间寻找平衡理想的生活状态,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认知在不断成熟,以及自我健康需求的持续进化。

健康不是沉重的负担,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融入生活每一处细节的轻盈选择。新时代的“轻健康”理念,也在推动着健康行业向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根据不同个体差异调整适配“经方”,也是行业的必答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盛媛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消费观察|这届年轻人,用“减负养生”来“加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