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临潼法院斜口法庭成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承办法官秉持“家事纠纷重在解心结”,通过庭前“最后一劝”,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促使夫妻双方消除隔阂,当事人主动撤回起诉,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本案撤诉后,斜口法庭家事案件调撤率达79%,“最后一劝”小切口创新工作效果显著。
温情调解化矛盾
原告张某与被告吴某于2021年结婚,婚后感情稳定,原告生育后,双方常因家庭琐事争吵,感情逐渐恶化并分居。庭审前,承办法官发现二人矛盾多因沟通不畅,婚姻基础夫妻感情尚存。
在案件审理中,法官以“背对背调解+情理法交融”方式耐心疏导。
组建家庭不易,孩子更需要完整的爱,婚姻需要互谅,不能出现矛盾便离婚。
法官从亲情责任、孩子成长为切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逐条分析离婚法律后果,引导夫妻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两个多小时深入沟通,夫妻二人逐渐打开心结,互诉衷肠。
被告吴某检讨、反思自己过往对家庭的失责、对妻子的关心照顾、对孩子的陪伴缺失,当场诚恳表示:“法官的话让我们冷静下来,站在彼此的角度想问题,回顾既往的甜蜜恩爱,愿意再给彼此一次机会。”
最后一劝促和谐
“一纸判决易,弥合亲情难”。家事审判的重难点不在法律判断,而在情感修复和社会责任。
“最后一劝”是婚姻邻里纠纷审判的必备环节,坚持“最后一劝”,引导当事人讲矛盾、明目的、释心怀,将刚性审判和柔性调解结合,既能减少“冲动离婚”,也能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底色,是营造和谐幸福社会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恒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