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面对“银发浪潮”,如何让夕阳生活更有品质?每年全国两会上,有关养老的新想法、新建议,都折射出代表委员对夕阳生活的关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位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听听他们聚焦养老有哪些新点子。
加快发展我国养老产业金融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养老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丁梅在调研中发现,养老产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且周期较长,其融资需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我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还存在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缺乏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模式、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养老产业金融?丁梅建议,加强政策协同,促进“养老+医疗+金融”深度融合,加大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城市更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探索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社区嵌入式养老运营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养老产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助力康养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创新开发特色信贷产品,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普惠养老贷”“床位贷”“政采贷”等一系列专属信贷产品落地;逐步搭建全国统一的数智康养平台,做好“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结合,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提供更为便捷可靠的渠道,同时有效解决养老机构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升开展养老金融服务的意愿。
让更多老人乐享“智慧养老”
让老人晚年更幸福,不光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人的加持。一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出政策、想办法破解养老服务业“用人荒”问题。特别是当AI浪潮奔涌,以科技赋能高品质养老生活正在悄然改变老年人生活。当养老遇上AI,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带着调研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红献良策。
“过去一年,我们走访了一些养老机构以及科研企业,看到了智能设备融入养老,确实给老年人带来高品质的晚年生活。”陈中红说,毫米波的防跌倒雷达,可以实时监测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房间内部的情况,一旦有跌倒情况发生,后台会报警;陪护机器人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还能陪聊天、健康咨询;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全方位呵护老年人生活。
“智能设备融入养老,也解决了养老机构‘缺人’的问题。”陈中红说,智慧养老值得推广,应加以扶持使其行稳致远。希望国家多出台政策,比如,加强数字技术适老化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机器人本体硬件技术、情感交互技术以及数字技术适老化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优化数字技术适老化服务用户体验,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要不断优化智能机器人的供给,研发机器人助老具身智能大模型,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不断研发智能机器人为老服务的功能。”陈中红举例,像失能老人,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不光是解决老人的吃喝拉撒睡问题,还要有温度,转向更具情感价值的陪伴服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养老市场,将会被AI加持下的养老机器人重新定义。”陈中红表示,发展机器人养老助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希望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协同,加快机器人养老助老产业发展,培育银发科技产业,让老人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后方连线:
让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走近老人身边
养老不仅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我市民政部门一直将这件民生大事当作“重头戏”,不断开拓创新。从市民政局获悉,针对多数老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聚焦居家老年人“急难愁盼”,目前天津已构建“三补贴十服务”分层、梯次供给模式,努力让津城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快乐享老。今年,还将有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走近老人身边。
“三补贴”是指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包括:兜底式养老服务补贴,聚焦经济困难的65岁以上低保、低保边缘户和优抚对象,对失能等级达中、重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给予现金补贴;基础式养老护理补贴,聚焦身体失能的65岁以上低保、低保边缘户和优抚对象,对应中、重和完全失能等级,给予现金补贴。此外,还有普惠式高龄津贴,着眼增强老年人福祉,区分年龄段给予现金补贴。
“十服务”主要是聚焦老年人原居养老服务需求,打造“三边”(身边、家边、床边)“四不离”(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熟悉的环境、不离熟悉的朋友)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包括:社区嵌入式服务、拓展照料中心服务、开展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创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引入长期照护服务、推广适老化改造服务、落地老年人助餐服务、赋能失能家庭照护服务、推进探访关爱服务、激活助老志愿服务。
“今年,有关养老的任务清单也已经敲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赵康建介绍,一是进一步优化“智能+养老”,依托市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需求与供给相对接、设施与服务相配套的智能服务网络。二是进一步优化“嵌入+养老”,新建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幸福院)30个,提高养老设施覆盖率;打造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提供有针对性的筛查和康复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有品质的养老需求。同时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10个,设置智慧服务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我们还将开展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提升居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水平。在全市老人家食堂中选择硬件好、服务优的点位,打造具备明厨亮灶、集中堂食、个性化送餐、网络服务等功能的示范型老人家食堂,不断提升老年人用餐满意度。”赵康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