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储银行4月2日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履新董事长不久的郑国雨率管理层亮相,回应资产质量、息差管理、资本补充等问题。
2024年,受LPR下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面临较大挑战,邮储银行也不例外。
“邮储银行的业务结构以零售业务为主,房贷占比在银行当中是比较高的,这使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谈及2024年“成绩单”,行长刘建军直言很不容易,数据背后可以看到邮储银行蕴含着一股韧性和增长的潜能。
与会邮储银行管理层一致认为,2024年,邮储银行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通过资本补充、代理费优化及数字化转型,努力在“传统长板”与“新赛道”间构建韧性,推进业务均衡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有质的经营答卷。
谈息差:低成本负债优势巩固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87%,保持同业较优水平。客户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9.38%,高出行业平均近2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53%。
如何维持主要业绩指标稳健发展态势?
“我们这两年推动信贷多元化、均衡化发展,助力邮储银行业绩指标取得优异表现。”刘建军说。
在发布会现场,刘建军回顾了过去几年贷款投放情况:2020年以前邮储银行贷款增长以零售贷款为主,零售贷款新增占比达70%,少量公司贷款也以央国企为主。2021年,聚焦五大差异化增长极,推动个人经营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主动授信这三极贷款余额占比超过60%,这些贷款成为稳定营收和息差的重要支撑。2022年以来,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发展,公司业务的异军突起成长为营收利润的重要增长极。近三年公司客户数平均增长16%,公司贷款增速达到了17%,公司贷款余额占比提升到了41%。
在负债端,邮储银行坚持以价值存款为核心,统筹量价均衡发展。刘建军表示,邮储银行拥有大量稳定、低成本的存款,在存款规模增长同时,通过扩大客群做大自营存款、坚持价值存款等措施保持较低的存款付息率。
对于在低利率挑战下,2025年邮储银行会如何优化资产负债,刘建军表示,通过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更加均衡、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使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更有韧性。
“预计2025年银行业息差仍然具有下行压力。LPR下行以及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压力。”刘建军说。
谈资本补充:定增预计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
郑国雨表示,大家对邮储银行有两大关切:一是核心一级资本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自营+代理”模式带来的独特的代理费调整机制。
关于资本补充,他表示,国家已将邮储银行纳入特别国债的首批注资行,通过财政部和战略股东增资1300亿元,预计将提升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6%。
“同时,作为唯一一家没有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法的国有大行,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高级法落地。‘国家注资’和未来‘高级法应用’,将突破邮储银行的资本瓶颈,充分激活邮储银行资金和客户的优势。”郑国雨说。
关于代理费优化调整,邮储银行已公告,延续“公平、公正、商业可持续、保护股东利益、市场化、代理费增速与营收增速相协调、平稳衔接”等原则,在去年大幅“被动调整”后,今年顺势而为,首次启动“主动调整”。郑国雨表示,资本和代理费的“一增一降”,将进一步增强邮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风险和盈利能力,为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打开全新空间。
谈资产质量:个人贷款是主要压力点
资产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市场普遍关注的话题。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姚红首先报告了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零售贷款余额为5.4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不良贷款率为0.90%,为行业均值的60%;关注率是0.95%,为行业均值的43%。
“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良、关注、逾期贷款的同比增速有所加快,分别上升了0.07、0.27和0.28个百分点,风险管控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个人贷款是主要的压力点。”姚红表示。
据其介绍,整体而言,2024年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两升两降”:“两升”是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同比上升;“两降”是指非房消费贷款与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下降。二是个人各贷种的不良率增幅均明显优于可比同业。
对此,姚红认为,一方面是经济形势。整体来看,202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周期、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同时个人及小微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商业银行零售信贷资产质量波动幅度普遍有所加大。另一方面是2024年邮储银行结合新形势的变化,在改进优化作业流程,更敏捷地调整风控模型策略,关注贷后管理、降低实际损失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