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不要这样拍,我怕看到会难受……”95后婚恋跟拍师镜头下的他们

树影婆娑的绿地上,白纱随风轻舞,新轻盈转身,手中泡泡机吐出晶莹肥皂泡,勾勒出梦幻纯真的画面……

在95后摄像师志伟的硬盘中,储存着众多情侣的甜蜜瞬间。作为一名婚恋跟拍摄像师,他主要负责情侣写真、领证、订婚等仪式的跟拍与剪辑工作。“生命里的任何时刻都值得用心记录,我期望借由我的作品,让大家珍视那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志伟说。

镜头语言多样

拍摄打破“流水线”式婚纱照固定套路

志伟的客人大多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过往的作品,被他纪实、自然的风格吸引,主动联系他。区别于传统婚庆摄影模板化、“流水线”式婚纱照的固定套路,志伟鲜少使用那些单纯炫酷的运镜方式,而是探索用像纪录片、电影一样的镜头语言进行跟拍摄影。

例如,在拍摄一位新郎写下誓言卡的17秒视频时,他运用了六七种新表达技法:低角度拍摄倒影,勾勒影片基调;借助地面反光和镜子反射制造故事感……

志伟设计的拍摄脚本

还有一次,剪辑新娘父母等待的片段时,他将新娘父亲指尖忽明忽灭的烟头、默默望向窗外的背影,以及厨房里母亲独自备菜的身影和灶台点火的声响,通过蒙太奇手法,层层递进地展现父母对女儿出嫁的不舍。

志伟觉得,这样的处理比直白的眼泪与倾诉更有张力。

从事这行四年有余,志伟每年差不多能接到六七十单生意。他察觉到,如今的年轻人办婚礼,早已告别千篇一律的模式,主张“三无婚礼”的年轻人也屡见不鲜,每场婚礼都独具个性、各不相同。

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让视频兼具纪实性与电影感,志伟会着重去捕捉新人的感情故事。他说,这正是许多年轻顾客内心所渴望的,他们期望自己的视频独一无二。

志伟几乎会为他拍摄的每个视频凝练出一个主题,像“四年时光流转,学姐变身新娘”“婚礼摄影师与伴娘的故事”“沿海大都市与西北小城的爱情邂逅”等。

在服务定价方面,婚前情侣MV拍摄的价格大概在三千元,婚礼当天跟拍的费用则在七八千元左右。

志伟表示,只有双方在费用上达成共识之后,才会进一步商量拍摄档期之类的事宜。

志伟的作品截图

玩反串、旅行结婚

这届年轻人结婚爱玩新花样

在众多拍摄经历中,一次“COS熊出没”版婚礼让志伟至今都印象深刻:新郎没有选择传统的西装礼服,而是身着光头强玩偶服登场,两位伴郎分别COS成熊大和熊二,两人合力上演了一出“丛林奇遇”,将新郎一路护送到新娘身边。

志伟说,这对新人是小学同学,相识多年,从大学毕业开始恋爱已有四五年。他们都爱看动画片,原本想以两人最爱的灰太狼为主题办婚礼,但觉得这个形象不太适合婚礼氛围。后来发现《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两个角色正好可以分配给两位伴郎,于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对新人的“First look”(初次见纱时刻)更是别出心裁。通常,拍摄草坪外景时,是新娘穿着婚纱等待新郎,而他俩却反其道而行——新郎换上婚纱,缓缓走到穿着秀禾的新娘身后。当新娘回头看到身着婚纱的恋人时,笑得灿烂。站在一旁的志伟听见新郎轻声问新娘,“早上抢亲累不累”“晚上我们还有最后的仪式,到时候你穿婚纱一定比我更美吧”,新娘听了这话,一下子红了眼眶……

这个过程持续了20分钟,志伟默默用镜头全程记录了下来,就连两人眼底闪动的微光,都被长焦镜头精准捕捉了下来。这个脱离台本的意外镜头,自然流露的笑与泪,成了志伟最满意的瞬间,也成为这对新人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领证跟拍截图

从婚姻登记处钢印落下的那一刻起,到街头的霓虹灯逐渐亮起;从草坪婚礼上香槟酒冒出的气泡,再到仪式上证婚人送出祝福,志伟的拍摄路线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有时,他也会出差去外地拍摄,因为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旅行拍摄。

志伟就曾经跟拍过四五对旅行结婚的新人。这些新人选择的目的地包含四川、海南、云南等地。他们的旅行结婚时长一般为三四天,享受独属于两人的浪漫私密之旅。

志伟出外景拍摄的作品

志伟会在拍摄现场引导新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当新人站在草坪上,背后是玉龙雪山的壮丽景色时,志伟会安排新人站在树下,以雪山为背景,男生牵起女生的手高高举起,女生轻快地绕着男生转一圈;又或者引导两人手牵着手,朝着雪山的方向自由自在地奔跑。

在志伟的眼中,旅行婚礼的拍摄具有独特魅力。因为旅途中的景色无疑更加迷人,更贴近大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客人们的状态也很不同,他们在镜头前会表现得更加松弛、洒脱。志伟说:“周围只有彼此相伴,如此拍摄出来的素材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通常,旅行结婚的新人在归来后不会再大办酒席,而是邀三两好友小聚一下。少了一些繁文缛节,更多的是亲密朋友间的真诚分享与祝福,这在志伟看来也是旅行婚礼区别于传统婚礼的一个温馨之处。

志伟在跟拍一场婚礼

四年的婚恋跟拍工作,志伟发现,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消费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许多95后更加追求个性化,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婚礼模式,从婚礼的主题到每一个细节,都会注入自己的创意想法。

四年多下来,志伟的硬盘里已经储存了超过200对恋人的影像记忆。这些恋人以25至30岁的群体为主。在镜头之后的志伟,见过爱情百态。在恋人们的身上,爱意如涓涓细流,在眉眼顾盼、言谈交流和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

在志伟的记忆中,婚礼现场的读誓言环节犹如一面镜子,最能清晰地映照出情感的浓度。许多客人在读誓言时,目光紧紧锁定对方,深情凝视,甚至读到动情处热泪盈眶。志伟深知,那真挚的目光背后,是源自内心深处毫无伪装的真情实感。

入行多年,志伟的镜头语言始终保持着一种温柔的诚实。志伟称,许多次拍摄结束后,他和新人们成了朋友,也见证了他们婚后的甜蜜日常。

作为一名情感记录者,志伟对结婚仪式反而“祛魅”了。他称,对自己的结婚仪式没有太多期待,而是更加珍惜日常与另一半相处的点滴时光。“但我还是希望大家都有结婚仪式,这样我才有单子接呀。”志伟打趣地说道。

在志伟看来,美好的爱情并非要起源于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在平平淡淡的岁月里,或许两个人能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彼此磨合、携手进步的感情才是更理想的。

但不管怎样,他对于真挚的情感并不会变得麻木或“脱敏”。新人们在殿堂前宣读誓词时那坚定、诚挚的眼神,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他。

工作中的志伟

接到了第一单“离婚跟拍”

几年来,志伟在跟拍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整个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对自己的作品他也是信心满满。他本以为,无论新人们提出怎样的个性化需求,自己都能从容应对,但有一次却让他措手不及。

近期,“有人花1800元找离婚跟拍”的话题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而志伟便是新闻中的那位跟拍摄影师。

这是他第一次接到离婚跟拍的订单。去年年底,在某民政局门口,志伟见到了那对即将分手的夫妻,两人都在30岁上下。在拍摄前的沟通环节,多数时间是女生在讲述自己的需求,男生则只是听从“安排”。他们的情绪都不似“低气压”状态,更像是初相识的朋友,有些拘谨,交流寥寥,所说的几句话也都是“官方用语”,很难让人看出他们曾是一对夫妻。现场的氛围颇为微妙,志伟都跟着有些紧张,生怕说错话会加剧尴尬。

聊天中,志伟了解到,这对夫妻结婚三年,如今走到离婚这一步,是因为双方家庭存在生意矛盾,最终导致他们的婚姻无法维系。女生心中遗憾,便找了跟拍师,想记录下这段最后的时光。

领完离婚证当天,他们特地选择附近的天桥拍摄最后的纪念。志伟说:“桥下喧嚣繁忙,桥上却只有他们孤独的身影,这种反差让离别的伤感更加深刻。” 离婚跟拍与充满爱意的情侣拍摄形成鲜明对比:没有相视而笑的温情,只有背对背的疏离;没有亲密的依偎,取而代之的是刻意保持的距离——就连坐在同一段楼梯上,两人之间也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阻隔。

离婚跟拍的画面

当然,最初志伟也曾尝试拍摄他们虽然离婚,相处时却不失温情的画面,却遭到女生的拒绝:“不要这样拍,我怕看到会难受,你最好拍出那种两人已经走到尽头的感觉。”志伟只能及时调整“剧情”。

拍摄持续到傍晚6点,志伟让他们再次坐在台阶上,回味过往种种。天色渐暗,女生突然忍不住落下泪,志伟后来猜想,可能是她意识到这次拍摄的结束就是两人感情的终点。那天志伟拍摄了100多个镜头,这一瞬间最令他触动。

这次拍摄在志伟心里刻下了一个“惋惜”的印记。他还记得,后来女生在朋友圈发布这支MV的时候,配文仅仅是一个皱眉的表情符号。

首个“离婚跟拍”视频发布之后,志伟在社交平台上一天能收到二三十条私信。最近,他又接到了一单,预订在3月底进行拍摄。

志伟觉得,类似的跟拍需求在未来可能会逐渐增多。在老一辈人眼中,离婚怎么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很难想象有人会请摄影师跟拍。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目前还算小众的需求,已经反映出人们对离婚态度的转变,“结婚的目的是让自己幸福,离婚也是。请人拍摄记录离婚,也可以帮自己梳理感情,体面地告别过去,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新生活。”

“因某些特殊原因分手的,或许就会想记录下来。”志伟说,身为摄影师,他喜欢记录自己每个阶段的不同状态,像成人的时候、生日的时候,甚至换个发型,他都会拍个小视频。“要是我失恋了,我也会找个摄影师为我拍摄。”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不要这样拍,我怕看到会难受……”95后婚恋跟拍师镜头下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