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昨天(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目前,我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完善。全面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1.8亿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超过807亿条,成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推进“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网站日查询量突破2亿次。信用促进融资步入机制化轨道。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将74项关键涉企信用信息纳入机制化归集共享范围,推动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信用方面立法提升为第二类立法计划。推动27个省份出台社会信用方面条例,发布信用标准超过60项。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昨日介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信用画像、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
任咏梅表示,市场化征信机构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批设了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三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支持有数据、有技术、有市场的机构进入企业征信市场,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市场化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征信机构参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154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365亿次,截至2024年末,征信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近700万家,促成融资规模突破24万亿元。任咏梅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截至2024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收录11.6亿自然人、1.4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2024年全年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67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