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比如劳动技能需要不需要?
先来看新闻:近日,湖南娄底某中学的春游野炊视频火遍全网。该校初一到初三的1200余名学生在户外用砖块搭灶、生火烹饪,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厨艺:一名男生凭借行云流水的颠锅炒面技术引来“哇”声一片,另一名女生则以色香味俱全的辣椒炒肉获得师生好评。活动中,学生们还手捧各色菜品,向老师发出“试餐”邀请,师生互动场面温馨欢快。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不过,长期以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慢慢演变成了唯分数至上,功利化越来越严重。很多家庭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务活不会干,户外劳动更是从不参与,变成了只会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有文章是这样调侃的:有的孩子可以背诵大几千个英语单词,却分不清麦苗和韭菜,能熟练解答数学难题却搞不懂基本的庄稼生长原理——不知不觉中,一些沉浸在书山题海中的孩子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与土地对话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会改变。因为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批量训练一批小花匠、小厨师、小电器维修工,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参与生产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树立劳动观念,“谋手脑相长”。
早在2020年3月,国家便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全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课标规定,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许多地方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效。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是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条件有能力在学校开展这些课程。毕竟要学烹饪,就得有一个厨房教室,学种菜,就得有菜地。这就对课程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劳动课程,师资是否充足,场地如何建设,安全保障如何强化,家长能否言传身教……要整合各方面力量,解答好这些问题,才能把劳动教育水平提上去。如果这些劳动课变成了家庭作业,又要视频又要拍照打卡。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摆拍,折腾家长,让劳动课变了味,沦为形式主义。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完成,不仅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且不应该成为家长的负担。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