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徐伟 潘泉成
日前,连云港市司法局一场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推进会,拉开了行政复议“以案促改促治”专项行动的大幕。此次行动剑指小过重罚等执法问题,力求提升执法水平,还将加大协调化解力度,建立跟踪问效和回访机制,让民营企业在法治框架内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而这仅仅是连云港市司法局众多护航举措中的一个缩影。
3月22日,连云港市司法局出台《连云港市司法行政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包括强化立法保障、严格政策审查、规范涉企检查、强化复议监督、构建高效仲裁、发挥公证赋能、实施法援暖企、深化非诉解纷、开展普法固企、拓宽公众参与等10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举措,从立法、执法,到纠纷解决、普法宣传等多个维度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织就一张全方位的法治保障网。
在东海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联合公安局、税务局、网信办、商务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水晶珠宝行业“综合查一次”联合监管专项整治,将涉及几个部门几十项内容一并查完,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质量。连云港市深化“综合查一次”,推行预约式服务、非现场执法等模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 联合抽查,让执法更公正透明;强化“扫码入企”,方便企业进行评价、获取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紧密贴合本地民营经济特色,连云港市推动《连云港市东海水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强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工商联、行业协会深度交流,多渠道征集企业意见,让企业参与到立法过程中,使法规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贴心指南”;严格把好涉企政策审查关,构建合法性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审联动”机制,强化备案审查;对涉企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清理,及时废止或修改阻碍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围绕企业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创新法治民议机制,邀请各界代表参与讨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汇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力量。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服务保驾护航。连云港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推动法律服务与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同频,筑牢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在连云港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该市各大律所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
连云港市某电力设备制造公司因行业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不善,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清算。北京市盈科(连云港)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后,认为公司虽陷入困境,但其核心资产土地、厂房、专用设备等仍具备重整价值,其产业线仍具市场潜力。为尽快盘活公司名下资产,律所迅速组建律师服务团队,研究制定重整方案,招募重整投资人,获取资金支持,为企业重整“复活”奠定基础。其后,律所就专用设备与投资人约定“拍卖价+股权受让”组合方案,通过股权过户替代资产过户,创新“管理人+投资人”协同工作模式,帮助投资人完成重整计划中的经营方案。最终,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重整后保留了完整产业链,逐步恢复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带动上下游2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
连云港市司法局还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推进涉企行政争议化解改革,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深化仲裁机构与行业组织协作,优化仲裁程序,培育专业仲裁平台,让企业在遇到纠纷时,能迅速找到专业的“解决之道”,节省时间和成本;创新公证服务产品,助力企业融资贷款、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办证点设置,让公证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为企业创新成果加上“安全锁”;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企业职工权益,开辟绿色通道,在企业设立工作站,推行“区域通办”,加强部门协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企业职工更安心,企业发展更稳定。此外,该局还开展“护航民企”专项普法,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以案释法”讲座,提高企业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法治体检”常态化机制,为企业排查风险,提供咨询服务,让企业发展更稳健。
在当下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高质量发展备受瞩目。连云港市司法局积极作为,打出一套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组合拳”,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十项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们以法治力量为民营经济构建了全链条、多维度的保障体系,最大力度扫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同时创新仲裁服务、法治监督等机制,既为企业纾困解难,又为创新活力注入法治动能。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司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深化十项措施落地见效。”连云港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盛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