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春天第一口鲜” 想尝可得悠着点

转自:南京晨报

南京菜场里的香椿头。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赵亚玲 摄

“上春山,采野菜!”清明前后正是野菜生长旺盛的时候。不少市民在上山踏青、野外郊游的时候喜欢顺道采挖一点,尝尝这“春天的第一口鲜”。殊不知,有的人已经因为身体的原因或者烹饪的方法不对,食用野菜后造成了上吐下泻的“中毒”症状。专家提醒,野菜虽“鲜”,食用还是需谨慎,防止食物中毒。

食野菜“尝鲜”不成反进了医院

家住栖霞区的孙阿姨每年春天都会去公园摘野菜。“野菜纯天然无污染,非常新鲜,摘一次野菜能管家里一周蔬菜的供应。”

前不久,孙阿姨剪了好几袋的荠菜带回家。待清理干净,再放入冰箱保鲜层里保存。那一周,她几乎每天都会炒一碗荠菜豆干来下饭。后来,孙阿姨发现大便颜色发黑,可当时并未在意,直到出现呕血、晕厥,家人们赶紧把她送到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诊科治疗。经消化内镜中心会诊,发现她属于胃溃疡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若是出血量较多,可能引起血容量下降,进而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后来经医生询问,原来孙阿姨平时胃的情况就不太好,有炎症和糜烂,加上这段时间她吃了很多荠菜,该类野菜纤维含量高,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消化道疾病加重,从而引发消化道大出血。

无独有偶,70岁的李大爷也是名野菜爱好者,当晚吃了自己从山上采摘的凉拌婆婆丁(蒲公英),肚子就一直不舒服,上吐下泻。老人捂着肚子被家人搀进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诊室,脸色煞白直冒冷汗。家人向医生说道:“老爷子说春天吃蒲公英‘祛火’,结果折腾来医院了。”急诊医生称,蒲公英性质偏寒凉,如果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大量凉拌蒲公英,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采食野菜要掌握这些“门道”

“南京人喜食野菜,尤喜‘七头一脑’,马兰头、枸杞头、荠菜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香椿头和菊花脑。但是要注意的是,大家不要采食不认识不安全的野菜,即使是熟知的野菜也要正确烹饪后每次少量食用,以免发生危险!”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急诊科主任蒋华称。

蒋华称,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毒野菜;不要在公路旁、水沟边、化工厂、垃圾场周围及刚喷洒过农药的农田附近等区域采摘野菜。有肝、心脑血管疾病、胃病等病史人员更要慎食或不食野菜。

对于大家熟知的可食用的野菜采摘要注重新鲜,注意烹调方式,每次少量食用。以大家爱吃的香椿为例,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但慢性疾病患者要少食,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过敏体质者吃了香椿后,可能会出现全身起皮疹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此外,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食用前建议先用沸水焯烫,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

品尝“春鲜”要以健康为前提

“除了要选择安全的野菜以外,大家还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野菜,特别是像肾病患者!”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肾脏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立称。

张立介绍,大部分野菜草酸含量较高,尤其像马齿苋、荠菜等,前不久外地就有市民因为食用了大量的马齿苋,造成急性草酸盐肾病,最终引发急性肾衰竭,虽经救治还是给肾脏留下了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需要规律透析的肾病患者而言,食用野菜就更需要慎之又慎。野菜中的高钾、高磷成分犹如潜藏的“健康杀手”。据悉,每100克香椿含磷120毫克,食用后容易加重高磷血症;蒲公英的钾含量堪比香蕉,过量食用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进而引发心律失常。

张立提醒,市民品尝“春天的第一口鲜”时还是要以健康为前提。透析肾友需遵循“低磷、低钾、优质蛋白”原则科学食用野菜;普通市民应避免随意采摘野菜,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若在食用野菜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务必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切勿盲目跟风。如果食用野菜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红斑等症状,应立即催吐并携带剩余食材就医。同时,切勿轻信“土法解毒”,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春天第一口鲜” 想尝可得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