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健全信用体系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破局

转自:千龙网

《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已于近日公开发布。昨天(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规划及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信用监管创新上,全面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然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制度规则仍需完善。为此,《意见》部署五方面23项重点任务,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推进“信易贷”

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其资产和财务实力相对较弱,融资难题长期存在。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通过建立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关键涉企信用信息的机制化归集共享。截至2025年2月末,银行机构通过该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9.4万亿元,有力支持了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持续推进“信易贷”工作。提升信息共享质效,扩大归集共享范围,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提供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强化数据应用和产品开发,开发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便利。

完善征信服务

赋能金融市场稳健前行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用报告成为信息主体的“经济身份证”,助力大量守信主体获得融资支持。同时,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为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提供服务;搭建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缺乏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首次贷和信用贷。

未来,人民银行将践行“征信为民”理念,持续推动公共征信系统扩容提质增效。通过建强系统,拓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范围,研发多元化征信产品;做优服务,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征信服务网络;保障安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打造安全稳定的金融基础设施。

强化信息共享

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质效双升

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依托各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企业走访对接,提升走访对接效率。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 ,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5.8%,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降。

后续,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目标,会同国家发改委做深做实工作机制,推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满足守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落实奖惩机制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针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应用,李春临强调,在守信激励方面,《意见》特别提出要构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励政策环境。在公共服务领域,守信主体办理相关事务时将享受简化流程等便利服务;在市场化活动中,如信贷、招投标等场景,守信主体能够获得更优惠的条件,以此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而对于严重失信主体,在申请政府资金、享受税收优惠、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股票债券发行、评先评优,以及公务员录用、调任、聘任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面实施依法限制,确保失信惩戒措施得到刚性执行。同时,为防止信用管理措施泛化滥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将建立信用政策出台前评估机制。

在信用修复方面,信用修复作为政府面向企业提供的免费公共服务,部分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却借信用修复违规敛财、扰乱市场。国家发改委后续将协同相关部门,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此外,还将借助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帮助企业了解信用修复,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健全信用体系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