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月2日拍摄的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部。 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 白波)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昨天在北京举行的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介绍,月壤将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
李庆霜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参展大阪世博会工作。中国贸促会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中宣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成立中国馆筹办工作机制,将于4月13日大阪世博会开园日正式开馆。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李庆霜介绍,月壤是中国馆向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中国馆将在“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介绍,4月13日开馆后,中国馆将成为首批正式投入运营的外国大型自建馆。当天将上演中日友好纪念舞剧《朱鹮》和传统舞狮表演。7月11日将隆重举办中国国家馆日活动,邀请中日两国领导人和各方代表人士出席。
李庆霜介绍,中国贸促会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在中国馆全面融入中日友好元素。中国馆内,一组名为“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画了中日绵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历史中的代表人物、经典场景和感人瞬间,昭示中日各界人士从交融互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在共通的文化价值中挖掘动能,继续求同存异,面向未来。相信中国馆将成为中日加强地方交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相互走近,让中日关系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有日媒记者提问,中国此次在大阪世博会进行大规模展出,原因是什么?中方在哪些方面抱有期待?
邬胜荣表示,经批准,中国贸促会积极组织中国馆参展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中国馆各项筹办工作。希望通过中国馆的展示,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真实美好、可爱可敬的中国,也期待在世博舞台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加强交流互动,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