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思路渐明

平安证券认为,本次价格机制改革是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各项措施的落地有助于促进供给侧的良性竞争,政策驱动的关键方向在于产能利用不足且'内卷'严重的光伏行业,高能耗的原材料行业,价格低于成本的公用事业及公用服务行业。

2025年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对此,我们有以下理解:

第一,“稳物价”是2025年宏观政策的重点关注。2023年以来,中国GDP平减指数持续承压,经济的量价背离已持续两年,这对居民信心、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都产生一定拖累,不利于经济内生活力的修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CPI增速目标定在2%左右,是2003年以来首次降到3%以下,且与此前日本“安倍经济学”的通胀目标和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相一致。更加务实的CPI增速目标,体现出对名义经济增长更加重视。本次中共中央 国务院推出《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是围绕“稳物价”目标的一项重要部署。

第二,本次价格机制改革与2015年有着相似韵脚。2015年10月,《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价格改革的文件。本次文件同样关注价格机制改革,同样由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高规格印发,出台背景也较为相似:中国经济均面临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物价均有下行压力,尤其是宏观政策着眼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破局“低物价”,激活经济内生动力。

第三,本次价格机制改革在2015年基础上更进一步。上一轮价格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农产品、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医疗、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六大领域,以及政府定价制度的完善,主因政府补贴下的资源品及公共服务价格较低,制约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必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本次价格体制改革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着重强调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重视对“价格战”和“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治理,纠正市场失灵。“综合运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诫、行政指导、成本调查等方式,推动经营主体依法经营。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同时“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二是,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的思路也有变化:例如,1)能源领域价格改革的重点在于新能源、碳定价,或因此前煤电等传统能源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成效。2)公用事业领域提及“综合评估成本变化、质量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健全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缓解财政补贴压力。3)公共服务领域强调公办的养老、托育、医疗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而民办可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或设置参考区间加强引导,有利于更多引入民营资本。4)特别指出公共数据价格的创新,顺应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公共数据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第四,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已逐步明晰。2024年以来,各项文件措施陆续出台,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逐渐明确:规范和退出补贴行为,发挥市场价格调节机制、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的作用,同时以高质量和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能耗控制”,迫使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具体看:1)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发挥市场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例如推动新能源发电市场化交易,以市场价格动态调节新能源装机供需平衡。2)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财政奖励,并减少特定行业出口退税。3)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强化自律机制,遏制低于成本的招投标行为。4)对于原材料行业,以“能耗控制”为切入点,通过碳排放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等方式约束生产,加速高能耗的低效、落后产能退出。

我们认为,本次价格机制改革是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各项措施的落地有助于促进供给侧的良性竞争,政策驱动的关键方向在于产能利用不足且“内卷”严重的光伏行业,高能耗的原材料行业,价格低于成本的公用事业及公用服务行业,相关行业的价格有望率先走出低谷,引领“物价合理回升”。

风险提示:供给侧及价格改革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对中国外需拖累解答,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推升关键原材料价格等。

本文作者:钟正生、张璐、常艺馨,来源:钟正生经济分析,原文标题:《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思路渐明》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思路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