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鸿靖)近年来,路北区文旅局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统筹强化文旅服务保障,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聚力彰文兴旅,着力在文旅品牌塑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释放赛事经济乘数效应上攻坚突破,全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塑造文旅品牌为核心,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打造京津及周边省份“工业游首选地”。聚焦京津客源,突出“工业摇篮”主题,加大宣传推介和游客招揽力度,塑造周末休闲游目的地,激发游客消费体验热情。在启新1889、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大城山运动之山等地建设一批研学基地、非遗集市、户外运动、露营等旅游消费新业态,配套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项目,将“工业遗存+休闲运动+城市生活”相融合,打造具有路北特色的多业态融合旅游消费新场景;在城区西部发展家庭认养农场等城市近郊休闲农业,将自然资源、乡村文化等元素紧密结合,策划研学教育、乡村观光、体育休闲等多元化体验项目。
加大宣传推介,持续叫响路北文旅品牌。组建“路北文旅融媒体中心”,构建本地自媒体、网红等平台宣传矩阵,开展全媒宣传报道,深挖工艺遗存、北方瓷都等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鲜活城市IP,推动文旅创意营销提档升级,制定全季旅游宣传计划。创新运用5G、AI等智能科技手段,绘制路北文旅手绘数字地图,将景观与科技智能相融合,营造人景互动的沉浸式场景体验。
积蓄旅游发展新动能,抓好产业项目谋划。强化文旅产业谋划,依托近代工业文化、陶瓷文化、冰雪文化等文化资源,积极对接电竞动漫、休闲康养、特色民宿、体育运动俱乐部训练基地、低空旅游、滑雪装备制造等领域项目,促进数字文化产业、智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创新业态发展,建立文旅项目库,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境内启新1889工业园区业态提升、唐山工业博物馆AI小镇、韩城大张刘乡村旅游、河北省轮滑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
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
打造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持续增进与文旅部、国家图书馆等资源密切合作,加强京津冀区域馆际交流,力促文图两馆社会化运营提标创效。依托作者分享会、流动图书车、城市书房、图书漂流、阅读市集等载体,强化“悦读路北”“走读唐山”等阅读品牌培育,营造浓郁的全民阅读氛围;推出“工业七个第一”主题研学活动,进一步打响“北图研学”品牌,拓宽书香路北服务半径;建立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依托“幸福唐山”APP,定期举办全区阅读志愿者招募纳新和培训活动,面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开展“以需定供”菜单式阅读志愿服务,并推动阅读服务嵌入教育、卫生等领域。
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强高品质文化产品的引进,依托文图两馆剧场,积极对接天津人艺等国家、省直院团、艺术院校、专业曲艺团,引进优秀文艺作品、经典剧目,提升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健全精品文艺作品创作机制,以我区近代工业摇篮、抗震精神、陶瓷文化等为主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建立原创作品奖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本地素材,讲好路北故事,推出一批充满时代气息、具有路北特色的精品力作;建立高水平文化人才库,与文化文艺相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对路北境内及路北籍文化人才进行摸底,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在全国、省级文艺奖项中获奖的创作者给予地方性奖励或提供支持创作条件,吸引高水平文艺创作者进驻路北。
推动非遗文保活化利用。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对陶瓷技艺、冀东民歌等路北区传统非遗项目进行深入挖掘,以非遗展览、技艺体验、文创产品为载体,打造特色文化遗产品牌活动。推进建立“非遗体验馆”“非遗会客厅”等阵地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通过举办非遗文创大赛等活动,鼓励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以推动“体育+”融合发展为契机,释放赛事经济乘数效应
抢抓时机,立足区位优势,围绕精品赛事、群众身边赛事、地方传统特色赛事,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打造路北特色赛事IP。定期公布赛事目录,探索市场化办赛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用好赛事冠名、商业赞助以及媒体合作等方式,积极承办国家、省、市赛事,计划举办2025年全国技巧冠军赛暨2025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个人能力测试(唐山站)。
鼓励支持大城山运动之山、奇卡酋长部落、弯道山滑雪场等企业,利用运动场地、场馆引进培育商业赛事,承办知名商业IP赛事,推进房车露营等一批新兴运动走进大众,邀请体育明星、网红助力带动赛事经济发展。对接国内高水平赛事公司和策划运营团队,增加赛事供给,提升办赛质量,增强赛事的吸引力和体验感,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赋能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