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防大学
★
荣誉名片
吴艳梅,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全国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6项,军队精品课程2门,军队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国防大学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获军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著作教材20余部,报送咨询建议18篇,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她不畏艰难、坚强勇敢、独立不群,将铮铮傲骨和无限深情,化作乾坤万里春。以“梅”为名的她,自幼就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怀揣对装备教学的执着追求,吴艳梅在军校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9年。吴艳梅认为,精良的装备是打赢战争、以武止戈的关键。在她的学习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新时代装备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军人的女儿不缺少勇气!”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人们很难把面庞清秀、身材纤细的吴艳梅和武器装备研究联系起来,献身装备教学的理想像一颗种子,萌芽在父亲坚毅的眼神里。
年少时的吴艳梅经常抚摸着父亲额头上深深的伤疤,听父亲讲述自己赴西南边境参加战斗时出生入死的故事,那时的她心底逐渐升腾起通过改进装备,帮助将士们取得胜利的愿望。正是这份植根血脉的传承,让她在高考那年毅然放弃父母为她选定的建筑学专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军校。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对于刚刚踏入军校的吴艳梅来说十分艰苦,可是一想起父亲在军旅生涯中的英勇无畏,她在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军人的女儿,从不缺少勇气!”最终,纤弱的她成了队列标兵,完成了从地方学生到军人的“蜕变”。
通过标准严苛的重重考验,吴艳梅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校教员。然而,年轻的吴艳梅在面对来自部队且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学员时,深深地感到现有的知识储备依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于是,她按下了工作“暂停键”,继续深造学习。
“毕竟是女同志,你真的要把毁伤效能评估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吗?”面对导师的质疑,吴艳梅坚定地说:“止戈为武,先要能战,方能止战。在现代战争中,女性也能靠自己的智慧,发挥和男性一样的作用,请您放心。”导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不仅潜心钻研常规导弹毁伤效能评估理论与方法,更前瞻开展了高新武器毁伤效能评估的探索性研究。
“装备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物质支撑,做好毁伤评估工作就是对打赢负责、对战斗力负责、对官兵生命负责。”2023年,在某重大演训任务中担任毁伤评估组组长的吴艳梅给队员们加油打气。在演训场上,她终于能倾尽所学,发挥专业特长,主责完成评估方案设计,亲赴靶区采集数据,研究撰写评估报告。她牵头完成的评估报告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因数据详实、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得到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
“让每堂课都服务战斗力”
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学员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吴艳梅深深感到使命之重:“军队必须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战争理念、过硬的武器装备,才能在未来战争中赢得胜利。”
吴艳梅瞄准装备教学特点,提出了“让每堂课都服务战斗力”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带领团队持续深入部队一线、科研院所进行广泛调研,了解部队人才培养需求,积累了60余万字的笔记,编写了系统实用的系列教材,把最鲜活的实战化军事斗争准备纳入教学。
“要想讲好课,必须调动启发学员深入思考,让学员渴望听、主动学。”为了把“战场”搬到课堂,把最新的装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员,她紧盯前沿军事理论、最新军事科技动态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实时更新授课内容和课件资料。在她的课堂上,真实的一线战例、翔实的装备数据等“高能”信息量,总能引起学员的浓厚兴趣和研究欲望。
为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好消化、易吸收”,她潜心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早在2016年,央视“一带一路”节目中虚拟演播技术的运用,让吴艳梅眼睛一亮。为了提升课堂吸引力,她将虚拟演播、建模仿真、三维场景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融合运用于微课制作,并在学院首创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吴教授的课堂上,不仅有最新的演习画面,还有充满科技感的酷炫动画,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是学员们对吴艳梅教学的普遍感受。在她的精心策划下,学员自由研讨的“小班化”教学搞得红红火火,一批批学员在激烈的讨论中寻到了实战化的启示,摸到了打胜仗的门道。
“因为白天上课,只能晚上录课,为了追求最佳的效果,从晚上下班一直录到第二天清晨。”谈起最初制作微课的探索过程,吴艳梅笑着说。最终她设计完成的系列微课“无人装备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高教组一等奖,现场评委用“非常震撼”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战而研才有生命力”
外军精确打击能力提升、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发挥强大作用……每每看到关于军事装备技术的新闻,吴艳梅的心都会紧一下。“科技不等人,高新装备技术发展太快,对未来战争影响太大,我们必须抓紧研究!”吴艳梅对科研工作有强烈的危机感。
“开展效能评估工作,必须准确掌握部队实训数据,分析每一个影响效能的参数,进而合理构建算法模型,有时候编写的程序始终调试不通,让自己百爪挠心。”多少个夜晚,吴艳梅都以孤灯相伴,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把实验室的冷板凳坐成了热板凳。每当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想舒展一下身体的时候,双腿经常僵硬得站不起来。
吴艳梅说:“为战而研才有生命力,科研项目必须向备战打仗聚焦、为保障打赢服务。”近年来,她总能敏锐发现实战演训中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卡点、堵点,并将这些问题列为下一个要攻关的课题全身心专注钻研。她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吴艳梅常说:“军队里没有女人,只有军人。我们装备人立志用毕生心血,助力一线官兵在未来战场取得胜利。”2021年,吴艳梅因成绩突出,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今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像吴艳梅这样扎根军队建设的女军人数不胜数,她们为钢铁营盘增添了一抹动人的嫣红,展现出“红梅”般的坚韧与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