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亲人去世后,家属需要到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办理户籍、卡证注销和殡葬事宜等,多头跑、耗时长,家属伤心又劳心。如今,多地推出一网联办、智能化自助办理、虚拟现实(VR)全景公墓展示、网络祭扫等服务,以科技赋能,把群众的伤心事办成暖心事、宽心事。
“身后事”实现指尖办、一次办
点击“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由民政、公安、人社等多部门于2024年共同打造的“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实现遗体接运、殡仪服务等群众“身后事”指尖办、一次办。
“联办平台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公安部门和医疗机构线上出具电子签章死亡证明,涉及联办业务的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及时完成逝者相关证照注销、补助停发等工作。逝者家属也可通过平台进行逝者公积金、不动产等信息查询。”贵州省贵阳市殡葬管理所监管科科长冯廷文告诉记者,联办平台还实现了实时定位和精准调度灵车、实时预警公益性公墓超定价销售行为等功能,让殡葬服务更精细、更精准。
在贵阳市民政局局长路喜宏看来,贵阳市通过联办平台提供群众“身后事”办理的全过程闭环服务,打造死亡人口信息共享数据库,让殡葬服务更加惠民、办理流程更加规范、行业监管更加有力,进一步深化了殡葬改革工作。
在浙江省台州市,逝者家属凭本人及逝者身份证登录“浙里办”客户端,进入“台州数智殡”应用平台,发起联办申请后,从死亡证明开具到遗体接运、遗体火化、骨灰安葬、政策收费减免、卡证账户注销等事项,联办单位均按照各自职责自动办结并反馈给发起人。
记者了解到,2021年台州市依托“浙里办”政务服务系统,打造了“台州数智殡”应用平台,联通全市1000余家公墓经营管理单位,打造死亡人口信息专题库,归集死亡、火化、人社、医保、户籍等8类38项数据,实现群众“身后事”联查联办。
台州市还在“台州数智殡”应用平台开发了遗产查询模块,实现存款、保单、证券等7类遗产信息线上一次反馈。自2021年开展遗产查询服务以来,全市共计受理反馈2.6万余人,唤醒“沉睡”个人资产7.68亿元。
“通过‘台州数智殡’应用平台,我们将群众‘身后事’办理由多部门、多流程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群众只需发起联办申请,不跑腿、少跑腿就能完成‘身后事’办理。”台州市民政社会事务中心主任邓永新告诉记者。
“身后事”办理更透明、更规范
殡葬服务信息不对称,办事流程烦琐……针对调研中群众反映的问题,2023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民政局开发了涵盖预约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办理骨灰寄存,选购丧葬用品等功能模块的全流程智慧殡葬系统。
市民通过“七台河殡葬”微信小程序进入智慧殡葬平台,可自助预约灵车接运等服务,在线选购明码标价的骨灰盒等丧葬用品,实时查看火化排序信息、墓位销售情况等,清晰了解所有服务项目。
在七台河市殡仪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电子屏幕等信息发布终端与智慧殡葬平台链接,动态发布守灵厅使用情况等信息,滚动展示惠民政策、服务流程、收费价格、监督举报渠道等,接受社会监督。
“智慧殡葬平台是殡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七台河市民政局局长朱春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智慧殡葬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殡葬服务向数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民政局开发了融合殡葬服务资讯发布、殡仪馆和墓园导航等功能的“仁孝福寿”殡葬一体化服务平台。市民通过“仁孝福寿”小程序进入服务平台,可以查看16家殡葬服务机构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直接与殡葬服务机构对接,进行线上咨询,选购墓位、丧葬用品,办理骨灰寄存等业务。
“仁孝福寿”小程序还接入了泸州市96444殡葬服务热线功能,市民在小程序上“一键拨号”,就可咨询和办理殡葬业务。
把“身后事”办得更惠民、更利民
“母亲去世后,我特意为她选择了智能骨灰堂,可以根据需要自助取出骨灰盒到专用祭拜台表达思念。另外,有了智能寄存系统,我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线上缴费,省时又省心。”泸州市民唐先生告诉记者。
泸州市智能骨灰堂于2023年2月投入使用,占地约700平方米,建成格位4060个。智能骨灰堂采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配置了3台具有智能搬运、自主取放骨灰盒、自主导航、主动避障等功能的多层料箱机器人。用户可扫描智能一体机上的二维码,根据系统指示,自助办理业务。无法到现场的,可以选择远程授权办理骨灰寄存等业务。
泸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秦伟阳介绍,智能骨灰堂的智能寄存模式,提升了骨灰盒单位存取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泸州市将每年200元的存放格位费用纳入惠民殡葬补贴范围,每个格位财政补贴60元,并免除首年寄存费用。
在贵阳市,公益惠民墓位的VR全景展示成为引导群众理性选择和消费的推介方式之一。记者在“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公墓”一栏看到,平台在线展示了16家公墓信息。点进一家公墓,通过VR界面,可以全景观看该公墓的整体布局和外貌,VR界面列有该公墓各种类型的公益惠民墓位展区。
科技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是目的。各地以科技助力,不断推进殡葬改革,让殡葬服务更惠民、更利民,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思有所依。(本报记者 伍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