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整点消费
昨日(4月2日)晚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味业”)发布2024年年报。
图片来源:海天味业财报(截图)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上升9.53%;实现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上升12.75%;扣非净利润60.69亿元,同比增长12.51%。尤其在第四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虽然海天味业营收规模再创新高,净利润也重回双位数增长,但在2023年财报中,公司为2024年制定了“营收275.1亿元,净利62.3亿元”的全年目标,因此,海天味业的营收算是未达预期,盈利方面则是超额达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天味业也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由于近期关于酱油的舆论风波对竞品的影响,海天味业有望在2025年再创新高。
不过,在2024年财报中,海天味业未披露2025年的具体经营目标,这还是近几年来的首次。
01
重回增长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海天味业2024年产销量均超过450万吨,继续蝉联行业第一。不过,2024年对于海天味业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穿越周期”,回归到正向增长的态势,并且全线产品均呈现出不错的增长态势,毛利率也同比攀升。
图片来源:海天味业财报(截图)报告期内,海天味业酱油品类实现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毛利率同比增加2.07个百分点至44.7%;具体到销量层面,海天味业2024年共销售了2565455吨酱油,同比增长11.63%。
由此可见,2024年海天味业酱油的销量增幅高于了营收增幅,即该品类的销售单价同比有所下滑。据测算,海天味业的酱油吨价为5362.74元/吨,连续两年走低。
期内,海天味业蚝油品类实现营收46.15亿元,同比增长8.56%,毛利率同比增加4.69个百分点至33.69%;蚝油销量为930833吨,同比增长8.1%。
与酱油不同,海天味业的蚝油品类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作为蚝油品类市占率第一的品牌,此等情形也进一步体现了海天味业在酱油品类的市场优势。
而调味酱实现营收26.69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率同比增加1.95个百分点至47.44%;调味酱销量为321750吨,同比增长13.47%。
和酱油一样,海天味业调味酱也出现价格走低的态势,合约8295.09元/吨,至少是2018年以来的新低。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酱料品类近几年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遭遇其他符合调味品品类的挤压。
而包括食醋、料酒、鸡精、番茄沙司、食用油、大米等其他品类实现营收40.86亿元,同比增长16.75%,毛利率同比增加2.62个百分点至24.5%。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品类自单立以来,一直都是海天味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不过,在2024年,或许是由于规模的提升,海天味业其他品类增速为近三年来新低。
按渠道划分,海天味业2024年来自线下渠道的收入高达238.85亿元,同比增长8.93%;对此,海天味业表示,公司加快打造更立体的销售网络,抢抓渠道分化带来的新机遇,网络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线上渠道实现营收12.43亿,同比增长39.78%,主要是线上运营水平及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所致。
从区域上来看,海天味业五大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和西部区域分别贡献了47.92亿元、50.79亿元、56.05亿元、64.01亿元和32.5亿元营收,并且也都有不错的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为6707家,较2023年末的6591家净增116家,经销商整体汰换率约在10%左右。
报告期内,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为16.29亿元,同比增长24.73%,明显高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对此,海天味业表示主要是本期人工支出和广告支出增加所致。
不过,2024年,海天味业的研发投入高达8.4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3.12%,虽然较2023年的3.47%有所下降,但依旧继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也为海天味业构筑了更高的市场壁垒和更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02
欲向海外市场“求增量”
海天味业虽然重回增长,但也要正视增速下滑的现实。
尤其在调味品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之后,未来海天味业要想在国内市场继续扩容,势必会付出更多的各项成本,对净利润增长带来压力。
这从海天味业酱油和调味酱品类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端倪。2024年,海天味业的酱油品类比2022年多卖了6万余吨,但营收反而还少了1个亿;调味酱品类销售量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营收水平却和2021年旗鼓相当(销量多卖2万余吨)……
对此,海天味业选择了主流的应对举措——拓品类、拓市场。
在品类层面,除了调味品,海天味业近几年更是频频跨界,并于2021年斥资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喜悦物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涉足食用油、预制菜、饮品等多个领域,并推出近20款跨界产品,包括柠檬茶、冰淇淋、谷物坚果饮,苹果醋、大米等,不过,海天味业推出的调味品之外的品类,大多表现平平。
而在市场层面,面对国内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海天味业的感受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新帅上任之后,将海外市场纳入了发展目标。
今年1月13日,海天味业像香港联交所递交发型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2月23日,海天味业公告称公司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换而言之,海天味业“A+H”股迎来实质性进展,如果顺利登录港股,海天味业将成为调味品行业首家实现“A+H”上市的企业。
对于赴港上市,海天味业多次表示“开拓国际市场”是目的之一,侧重国际业务也是调味品行业共识。
但自2014年上市以来,海天味业虽然收入先后突破百亿和两百亿大关,再到现在的冲刺三百亿,作为全球第五大调味品企业,海天味业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一直都“不值一提”。
目前唯一可参考的数据中,来自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调味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2022年再度数据报告》显示,海天味业的出口额/销售收入占比仅有1%。
去年8月,海天味业曾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在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但并未披露海外市场收入数据。
作为对比,日本知名调味品企业龟甲万,2024财年6608亿日元的营业收入中,有77%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其中,北美市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分别贡献了70%、16%和12%的海外收入。在美国市场,龟甲万酱油产品的市场份额高达57.6%。
尤其是在中国企业掀起“出海”Hehson潮的大背景下,海天味业先后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并在越南和印尼设立了子公司,显然就是将出海“第一站”放在华人聚集的东南亚市场。
对于中国品牌出海,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整点消费(ID:ZDXFBA)表示:“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大国形象不断提升,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底气,所以现在是中国品牌出海非常好的节点和契机。但国外的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要求,跟国内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匹配不同国家的质量体系、食安体系,应该是每个中国品牌出海之前必须要修炼好的‘内功’。”
除此之外,对于海天味业而言,在东南亚市场将要面临的竞争对手并不比国内少。毕竟先于海天味业之前,李锦记、珠江桥等品牌早已在东南亚市场布局多年,并且,除了国内的调味品品牌之外,海天味业还要面临诸多国际巨头和海外当地品牌的阻击。
与此同时,中国调味品出海的路径主要都是依赖于华人超市和华人消费,要想真正的像龟甲万那般跻身海外主流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