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沪港两地IPO市场出现回暖,而全年港股IPO“活水”或更多来自内地。
4月2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下称“展望报告”),数据显示,A股今年前三月完成27只新股上市,融资163亿元人民币;港股则有15只新股上市,融资182亿港元,相对2024年新股数量上升25%,融资额增加287%。
“在得到市值与流动性提升的支持后,我们很高兴见证香港新股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复苏,及更多海外和内地高科技企业来港IPO。此表现与我们去年对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所制定的预测一致,并有助香港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股融资额排行中稳守第四位。”对此,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香港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谢明辉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香港市场首季IPO表现活跃
今年以来,A股市场由于继续推行新的资本市场措施与政策令新股发行速度放慢,2025年首季完成27只新股上市融资163亿元人民币,相较2024年首季30只新股融资236亿元人民币,新股数目减少10%,而融资额下跌31%。创业板有12只新股上市、募资72亿元;深交所有15只新股上市、融资88亿元人民币;上交所有9只新股上市、融资62亿元人民币;北交所则有3只新股上市、融资14亿元人民币。
“内地将会继续推行2024年出台的监管措施,为2025年新股发行的方向和速度定调。同时国家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和重视也为来自这些行业的企业到资本市场筹集更多资金、推动蓬勃发展带来良机。”对此,德勤中国审计与鉴证合伙人赵斌分析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3月3日,A股沪深主板仍有54家企业等候IPO,创业板有24家排队等候上市;科创板有19家待上市企业,北交所则最多,达到94家。
港股市场首季IPO表现则呈现回暖态势,尤其是内地企业赴港“加持”,让港股上市IPO更趋活跃。具体而言,港股今年前三月大部分融资额来自内地两家茶饮企业、一家黄金矿业公司、一家铝制造商和一家玩具制造商的新股上市项目。
谢明辉对此指出,监管机构继续对准上市发行人进行严谨的监管,让A股市场今年第一季度IPO进一步放缓。同时,香港市场的流动性、成交及估值均有所改善,并得到来自内地公司的中大型新股项目支持继续反弹,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寻求国际资金,助力推进品牌及全球化战略。
“由于优化对A股公司申请来港上市的程序、内地监管机构支持内地龙头企业在香港上市,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加剧紧张,预计更多的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来自中东和东盟国家的公司,及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来港上市。”谢明辉称。
展望报告指出,维持对香港新股市场在2025年的预测,即大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约1300亿至1500亿港元。这些新股将会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来自中东及东盟国家的公司、科技公司,尤其是来自AI业,及医疗及医药公司。
内地高科技企业成港股“活水”
截至3月30日,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其中包括纳芯微、天岳先进、杰华特等九家科创板公司。
就在3月26日,半导体芯片研发商纳芯微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该公司国际化战略,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该公司拟在港股IPO。纳芯微因此成为今年以来,继天岳先进、杰华特、和辉光电、峰岹科技、迈威生物之后,又一家谋求港股上市的科创板公司。
江波龙于3月20日晚披露公告称,拟港股IPO募资金额拟用于扩大公司整体产能,增强公司内部生产能力,增强公司在关键领域的独立研发及创新能力,包括存储器及主控芯片设计、固件设计、封装基板设计及测试技术等。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合称为“果链三巨头”的蓝思科技于3月12日披露公告拟港股IPO。
而A股其他板块通过“A+H”方式拟港股上市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今年年初,宁德时代、中伟股份、先导智能等锂电A股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引发市场关注。
“今年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赴港上市,在于港股市场流动性强,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大规模资金,用于战略扩张、技术研发等,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在芯片、半导体等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赴港上市步伐加快,反映出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推进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考量。”4月3日,上海一家大型投行资深行业分析师陈伟告诉本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A+H”外,不少曾拟在A股上市的企业纷纷“转道”港股。
“港股市场制度灵活,上市程序相对便捷,上市时间周期短,可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方式,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对于多家A股企业拟赴港上市这一现象,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分析。
陈伟告诉本报记者,不少企业上市需求的背后,是其所在行业快速发展,不少企业经营已进入阶段性关键时期。
“面对当下不少行业发生的深刻变革,企业及时融资能助力其快速抓住行业风口,并尽早占领市场、抢占先机。因此拥有融资便利的港股市场备受企业青睐。港股融资机制强调市场化与灵活性,允许先旧后新等配售方式,企业可以在资本窗口期迅速完成融资。对于企业而言,港股提供了更高的资本运作自由度,可以在无需繁复审批的前提下,快速执行配售、增发等动作,在市场环境波动时保有主动权。”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谢明辉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港股市场不断优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其中涵盖计划优化上市审批流程,以及降低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的门槛。来自更多不同司法权区、不同行业的公司,将会愈发觉得香港是极具吸引力的上市融资地点。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引进更多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积极吸引家族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在香港设立总部、开展营运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这项举措将催生另一批有上市意向的公司,特别是来自科技及创新行业的企业。上述监管机构和政府所开展的工作,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超级联络人与超级增值人的重要且独特的地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