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2日电 (索有为 朱诗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2日发布消息称,深圳多个科研团队利用3D打印活体水凝胶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仅20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电池也被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发电的新型生物能源装置,这种“活体电池”具备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理监测、植入式医疗设备供电、解决可持续能源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深圳先进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钟超团队联合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神经工程中心刘志远团队、深圳大学王任衡团队,利用3D打印活体水凝胶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仅20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创新性地整合了生物电刺激装置,通过刺激神经元实现了对电生理和血压的精准调节,在疾病治疗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
直径仅20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电池。深圳先进院供图实验结果表明,这块微型电池可稳定输出450毫伏电压,并实现长达10次完整的“自充电-放电”的供能循环。
钟超研究员说:“电池供能循环结束后,细菌存活率高达97%,且连续运行100小时后仍保持90%以上的高存活率,这充分证明了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科研团队未来计划开发基于活体水凝胶的植入式生物电池,利用人体血糖作为持续能源,实现医疗设备的自供能运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