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北京亮农业“家底”:粮食五年涨,蔬菜自给率达三成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4月2日,市政协召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情况通报暨调研工作部署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9部门通报相关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农民人均消费27349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0.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61.2%、35.6%。

北京农业“家底”如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耕地数量恢复到196万亩,比土地“三调”时增长36%,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累计建成103万亩。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长,由30.5万吨增长到57.6万吨,播种面积由73.3万亩增长到141.3万亩。“菜篮子”供给水平稳步提升,蔬菜产量达到202万吨,较2020年增长46%,自给率达到30%。

北京市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种业之都”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种业条例和种业振兴方案,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高通量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等一批重点种业研发设施投用,白羽肉鸡等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突破,2024年,全市种业企业年销售额达127.3亿元。

北京市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深入开展“十百千万”畅游行动,2024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286.5万人次,同比增长3.5%;收入35.9亿元,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北京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56元,“十四五”年均增长7.2%,比城镇居民快2个百分点。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农民人均消费27349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0.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61.2%、35.6%。

北京市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持续改善,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向农村地区下沉渠道和服务,累计提升农村便民商业网点414个,“快递进村”数量3593个,覆盖率达95%。

在北京市约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乡村地区约1.3万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80%,包含120个乡镇和2500多个村庄,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阵地,守护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的重要腹地,也是彰显首都历史文脉的重要窗口。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协将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专题协商会。协商重点包括优选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的重点领域、优化首都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重大投资布局、优先支持富民兴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引导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与有效供给、建立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的保障机制。

市政协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北京亮农业“家底”:粮食五年涨,蔬菜自给率达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