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给检验检测机构戴上“监管紧箍”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此次修订着力解决当前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行为的惩处力度。

  检验检测机构是实验室里的“火眼金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依靠感官,难以准确判断一辆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否达标、一件黄金珠宝首饰是真是假、一块电动车的电池质量是否合格、一个加油站的油品质量是好是坏、某种食品是否含有过量添加剂,也难以准确判断某地的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指数是高是低……而检验检测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透视”,就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

  然而,当前检验检测市场存在不少乱象。有些检验检测机构或人员把规则、标准和伦理抛诸脑后,不是依据事实,而是根据费用或关系进行检验检测,或伪造、销毁原始数据,或变更检验检测项目,或调换检验检测样品,或伪造检验检测公章,昧着良心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甚至“明码标价”出售虚假报告。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在样品采集、保存、处置等环节违规操作,导致样品被污染、混淆、损毁,或者使用未经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违反检验检测规程和方法,从而影响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

  虚假或不实检验检测报告,不仅不能帮助监管部门、消费者发现问题,还会掩盖问题,产生欺骗、误导的反作用,给质量监管、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检验检测机构或人员之所以频频逾越底线,既有管理混乱、唯利是图等原因,也有相关管理规则的约束惩戒力不够强、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等原因。新修订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在“严”字上做文章,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罚款金额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升到最高10万元,且将检验检测机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值得关注的是,新《办法》还增加了对个人的处罚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检验检测管理规则升级了,关键还在落实。市场监管等部门应通过随机抽查、样品留样备查、鼓励内部人“吹哨”等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拓宽监管覆盖面,增强监管可及性,发现问题坚决查处曝光,以此给检验检测机构戴上“监管紧箍”,倒逼其严格自律,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李英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给检验检测机构戴上“监管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