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崔晓颖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今年两会期间再次被提及,意味着国家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
作为京津冀发展的重要枢纽,河北低空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2024年河北省通航企业共开展低空飞行作业4万小时、起降12万架次,涵盖无人机货运、农林生产、低空运动、驾照培训、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
政策赋能 构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4年6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等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河北省低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从创新引领、企业培育等五个方面制定了15项具体措施,为低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300—500万元的奖励,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省级政策引领下,河北省多个城市快速响应,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化实施措施。
2024年7月,雄安新区发布了12条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措施,涵盖创新主体落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保定市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以真金白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沧州市在2025年1月发布18条支持政策,重点扶持海上风电巡检无人机等装备。
这些政策的出台,构建了从省级到地方的多层次政策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场景创新 赋能千行百业
2024年11月12日,河北省以“场景创新 赋能产业”为主题的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会举行,会上发布了37项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涵盖森林防火、气象监测、城市治理等领域。
2025年1月17日,北人集团携手河北中翔航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河北省千翼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发布低空物流航路网,包括14条航线、数据平台及服务平台,展示了石家庄在低空经济应用领域的深远布局。
图片来源:北人集团官方公众号据河北交通报报道,河北省多家医院已经开通无人机低空配送航线,运用“低空+”社会服务新手段,探索一院多区之间快速投送血液、检测样本和药品等医疗物资新场景。据了解,河北省内已开通医供体航线19条,单日飞行频次达42航次。
从城市上空到应急救援现场,河北省正以低空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业态的崛起。
依托政策赋能与场景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正加速向农业、物流、环保、应急、文旅等领域渗透,形成“空域赋能、全域联动”的创新生态,为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产业生态初步构建
低空经济核心技术的发展是驱动这一新兴产业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引擎,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构建产业生态的关键。
2025年3月,衡水桃城机场自主研发的“宝云号”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其最长航时达26小时,续航能力比同类机型提升超一倍,是河北首架自主研制的长航时大载重无人运输机。
这一技术能力的突破,预示着新经济范式的成型,更标志着河北省在低空经济赛道中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图片来源:桃城融媒微信公众号而在产业集聚方面,河北省已建成或规划中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超过10个,形成了以石家庄、雄安、保定为核心,覆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获批华北地区最大无人机试飞空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最高飞行高度4000米,吸引了众多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了集研发、制造、试飞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雄安新区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控体系,河北电信通过5G通感技术,实现了低空安防、飞鸟保护的智慧监测。
根据《河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0年)》,河北省计划到2030年新建20个通用机场,形成覆盖全省的通过机场网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图片来源: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在低空经济这个战略新高地,河北正书写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范式。当政策供给从管理型转向赋能型,当场景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这片土地正在演绎一场关于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协奏曲。
未来,随着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化和数字技术的渗透,河北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构建起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创新生态,为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全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