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4月2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介绍中国馆有关情况时表示,目前,中国馆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4月13日大阪世博会开园之际正式开馆。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李庆霜表示,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李庆霜说。
据了解,月壤将是中国馆重要展项。李庆霜表示,在中国馆“生生不息”展区,将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国展局和世博会事务办公室)部长邬胜荣在介绍中国馆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和亮点时表示,中国馆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都坚持绿色低碳,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国内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主体钢结构、竹简板内外墙、屋面阳光板等装配式、轻量化材料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推行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些举措不仅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还阐释了绿色生态环保的中国理念。”邬胜荣说。
“中国馆是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应用的一次集中体现。”邬胜荣还介绍,中国馆应用了我国多项走在世界前列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并创新数字化智慧管理模式,专项研发了智慧建造管理平台,采用跨境远程数字可视化辅助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既有力提升了中国馆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也全面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智慧”与实力。
发布会上,李庆霜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中国参展日本大阪世博会将如何促进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提问时表示,中国馆内,一组名为“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画了中日绵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历史中的代表人物、经典场景和感人瞬间,昭示中日各界人士从交融互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在共通的文化价值中挖掘动能,继续求同存异,面向未来。世博期间,中国省区市代表团、企业、机构、媒体、智库将在园区内外与日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经贸交流互动。60多对友好城市将以世博为契机,继续深化互利合作。
“我们相信,中国馆将成为中日加强地方交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相互走近,让中日关系更有温度、更暖人心。”李庆霜说。(经济日报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