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749|预计5分钟读完
高举高打,自有章法。
撰文丨丁凝
国内经济增速换挡,中企出海成为热点。
制造与消费两大优势产业,首当其冲。随着酒水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酒企出海寻找增量的诉求,更为迫切。
贵州茅台规划,到2035年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五粮液将“国际市场”列为今年重点目标;汾酒明确,“打造全球影响力”是阶段性目标。
4月2日,贵州茅台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年总营收1741.44亿元,达成15%的年度增长目标;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其中,海外市场销售收入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大幅加速。
这家市值2万亿的龙头企业,正从渠道、产品和文化多方面发力,为白酒出海提供鲜明的茅台样本。
1
龙头出海
到海外去,正从中企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分别有29.5%、39.4%的大、中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战略,28.9%的小型企业有出海计划。
中国品牌如何赢得世界?是民族品牌共同面对的题干。
各大酒企在国际市场刷起“存在感”,对外交流活动和品牌营销先行。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中国白酒“上桌”达沃斯,汾酒亮相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牵手澳网。
以产区为名,酒企也抱团讲述产品起源故事。2024年,由贵州省商务厅主办的“黔酒全球行”走进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贵州茅台领衔,习酒、珍酒、国台等代表亮相。
这也侧面印证,中国白酒出海的内生逻辑已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早期简单粗放的出口卖酒模式,向着更加组织化、品牌化、精细化的方向演进。
中国酒类品牌的出海,达到平均速度之上。
2024年11月,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前三季度,中国酒类出口额同比增速,高于同期外贸出口总额的增速。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作为我国出口酒第一大品类,全年出口额达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同比增长20.4%。
这当中,贵州茅台一家就贡献过半。
据贵州茅台2024年报,去年,其海外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关口,占总收入比例为3.04%,出口销量超过2112吨,创历史新高。
其中,高附加值茅台酒的销量突破100吨,同比增长超40%;酱香系列酒销量达到150吨,同比增长30%。
发挥龙头作用,贵州茅台的成绩单呈现了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供需格局更加协调、国际市场销售质量显著提升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贵州茅台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或将超10%,成为其又一业绩增长极。
2
自有章法
酒企出海的龙头,为何是茅台?
从贵州茅台的布局动作来看,出海并非短期目标,而是一项长期任务。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指出,坚定国际化的信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向好的信心,二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底气,三是茅台品质品牌的自信。
在当前的全球消费趋势下,卓越的产品品质、一流的品牌价值是“金字招牌”,茅台走向世界市场的信心和底气,便来源于此。
品质是品牌的根本,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被称为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一瓶茅台酒的诞生,需要5年时间、2628000分钟的等待。
为了永葆“品质”竞争力,在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茅台还持续开展在物质、生物、环境、生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全产业链,实现全域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提升。
今年1月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高质量企业TOP1000》榜单上,贵州茅台以1.58万亿元价值上榜,位列54名,是唯一进入全球榜单前100名的中国白酒企业。
“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企业文化手册《茅台玖章》中提到该愿景,并为出海设定了具体目标——到2035年,企业综合实力要进入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前五,从出口、出海到真正实现国际化。
为实现国际化的“质变”目标,贵州茅台已做好“量变”积累,主要围绕“六大体系”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
即系统的“表达体系”、特色的“产品体系”、多元的“渠道体系”、科学的“价格体系”、全面的“合规体系”和完备的“政策体系”。
在产品结构上,贵州茅台打造了特色产品体系,形成以53度和43度茅台酒、茅台王子酒为“立柱”,陈年贵州茅台酒及文化系列酒为顶端的“T字形”出海产品结构。
张德芹强调,要加强市场调研,把握消费者需求,对标丰富产品矩阵,结合市场实际,因地因时遴选、投放适合国外市场、符合国外消费者的茅台产品。
渠道是国际化重要的市场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海外覆盖面。
贵州茅台着力发展当地有资源、有实力的渠道商,积极与成熟的酒水跨国贸易企业、各国专业“酒商”合作,借助强大的营销网络,让产品更好地触达消费者。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贵州茅台的国外经销商达104家,公司营销网络覆盖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
在1月16日的2025年国际渠道商联谊会上,茅台提出重点推动12个战略市场,14个重点市场、38个关注市场以及34个潜力市场,并将把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三地打造成样板市场。
3
文化出海
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中,白酒国际化已持续多年。
只是,酒企始终面临文化差异、关税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成果有所反复。
白酒作为中国特色产业,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酒企们通过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海外消费者的认知与兴趣,打破文化隔阂。
以贵州茅台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就已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44个专卖店和3家茅台文化体验馆。
2024年,贵州茅台发挥带头作用,调研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走进印尼、泰国、老挝、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西班牙、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美国等地,开展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
张德芹强调,宣传推广一定要高举高打,茅台走向国际市场,必须保持文化的底色、产品识别体系的本色和价格体系的本色,把茅台的调性树立起来。
同时,加快建立更加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体系,进一步讲好茅台故事。
文化品牌上,打造“茅台之夜”和“茅台文化节”两大品牌IP,与当地政商界人士、经销商、中资企业负责人等交流推介,还亮相APEC峰会、达沃斯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等国际主流会议。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近年来,茅台用更国际化的话语体系,积极融入当地文化。
在“茅台之夜”上,通过当地美食与茅台酒的巧妙搭配,带来东西方美食与美酒的交融,让人沉浸式感受茅台包容开放的品牌魅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白酒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品牌。
茅台国际化的持续加码,不仅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也为自身穿越周期、持续平稳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目前,白酒国际化尚处初级阶段。
中国酒业协会指出,2025年是白酒产业转型重塑的关键一年,要以国际市场拓展新增量,发力国际蓝海市场,迎来中国白酒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年”。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中国白酒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突破,也为其他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宝贵样本。中国品牌的实力,正在世界舞台展现。
图片来源:贵州茅台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