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年轮里的民族密码

  北京四中初三(3)班 曾大广

  在中国成千上万种花草树木中,唯有槐树以“国”冠名。翻开当代散文家梁衡的散文集《觅渡》,三株古老的国槐穿越千年风雨,将英雄的悲歌、人间的烟火与百姓的苦难编织成一幅苍茫的历史长卷。当秋风掠过项王故里的槐枝,当古寺中的老槐和铁锅紧紧拥抱,当七里槐一次次在苦难中重生,这些以“国”为名的老槐树,早已超越草木之身,用年轮记录着家国春秋,成为镌刻在华夏大地上的文明印记。

  《秋风桐槐说项羽》一文中,作者在江苏省宿迁市的项羽故里见到了这株据说是项羽手植的国槐。其树身大半已被埋在黄河河道的淤泥中,而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这株老槐与项羽共同经历楚汉烽烟,浓荫中凝结着历史的痕迹。作者认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

  在《铁锅槐》一文中,被遗弃在墙角的铁锅,小心翼翼地托举出一个崭新的生命。数百年岁月,在多少次的水火兵燹、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中,锅与树紧紧相拥,坚强成长。古槐依然枝叶繁茂,而锅中满满的老根,在梁衡的眼中,“俨然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的时间”。铁锅槐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在我看来,这株怀抱人间烟火的老槐,说明了槐树始终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连。在豫东平原的炊烟里,黄土高原的窑洞前,江南水乡的码头边,都可以见到槐树的身影。它花可入药,叶能染布,木可制器。而在饥荒年代里,多少老百姓靠着槐树皮、槐树叶、槐树花救了命。铁锅古槐的奇迹,正是这种顽强生命力的展现。

  在《死去活来七里槐》一文中,老槐的一次次生死轮回勾勒出中华文明特有的重生密码。这株历经灾难却总能重生的老槐,让人想起莫高窟在战火中保存的经卷,想起王国维在清华园擦拭的甲骨,想起徒步三千里的西南联大师生,想起一次次遭遇劫难、但最终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槐树的再生能力,暗合着中华文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化基因,这种智慧早已融入民族血脉。

  真希望能有机会实地走访、亲眼看一看这三株老槐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年轮里的民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