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佳乐 周建平
3月17日,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开展人形机器人关节与丝杠及其电机驱动模组核心部件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太平洋精锻是泰州市姜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此次“跨界”人形机器人领域,是企业向“新”求质的又一创举。
“凡是有关创新和人才的投入,只要企业舍得投、持续投,政府就舍得奖、持续奖。”姜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靓靓表示,姜堰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企业新设备投入,特别是创新和人才方面的投入,政府明确给予补贴,“我们就是要与企业一起‘赢将来’。”
当前,江苏正肩负“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使命,姜堰区立足发展实际,锚定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强化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创新带动技术突破,致力于让“双创融合”成为驱动“千亿姜堰”强引擎。
“精锻科技有精密锻造基础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加大创新,力争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江苏太平洋精锻技术开发部部长陶立平表示,眼下企业正在密集进行外部调研,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将是公司接下来技术研发的重点。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姜堰区深入开展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加快构建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力的“雁阵型”创新集群,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鼓励科研攻关,破解一批“卡脖子”难题,形成一批融通创新成果。
如今,姜堰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形成“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智能系统”完整创新链条,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改造升级。通过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该区200余家企业共享实验平台、检测中心和技术智库,实现从单一产品创新向系统解决方案跃升,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去年底,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在姜堰启动建设,进一步延伸了该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
不仅如此,姜堰区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拥有多个博士团队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不断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近三年新增发明专利289件,培育出“光伏镀膜设备—智能组件—智慧电站”和“锂电材料—储能系统—回收利用”两条百亿级产业链。目前,姜堰正针对新能源产业变革,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规划,探索“光伏发电+储能”联合发展的场景应用模式。
既要激发内生潜能,也要借力外部“大脑”。今年2月,姜堰区以在外能人新春恳谈会为契机,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列出145条城市发展需求清单。其中,每一个科创合作项目都有企业意向出资,金额最少50万元,最高达1000万元,真金白银寻求科技创新合作资源。
这项举措很快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姜堰区淤溪镇龙溪工业园内的泰州市曙明塑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汽车水室等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是省级专精特新和省“四星上云”企业。但近来该公司在碳纤维改性塑料研发上遇到技术瓶颈。这项技术难题被列入“城市合伙人计划”清单后,获得中国石油大学专家教授关注,淤溪镇党委书记潘春桃携企业共赴北京,邀请专家担任高端汽车改性塑料配件研发项目技术顾问,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城市合伙人计划”即将迎来升级版。在4月6日开幕的溱潼会船节期间,姜堰将以“科产融合 创启未来”为主题,举办2025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交流会。姜堰区政协主席、常务副区长王荣明表示,交流会由政府搭台,邀请科教界、金融界和企业界的大咖们面对面交流和展示,重点围绕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两大领域,从供需两端双向奔赴,共享“双创融合”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