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赛力斯,人形机器人新动作

赛力斯布局人形机器人再传消息。

近日,天眼查App显示,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乾勇,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赛力斯旗下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持股70%、30%。

对此,记者致电赛力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此表示,除公开信息外,其他内容暂不便于单独向外界披露。

赛力斯隐秘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自2023年底起,业内多次传出赛力斯计划涉足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的消息。

2024年11月4日,赛力斯官方虽表示“没有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有关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合作”,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表态:“公司持续锚定新能源智能汽车主赛道,同时关注前沿技术探索。”这一回应与其近期密集的产业动作形成微妙呼应。

从合资公司到商标注册,都可以窥见赛力斯的资本布局。2023年12月,赛力斯与重庆财政局控股企业合资成立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2亿元),承接机器人业务;2024年9月,赛力斯申请注册“ROBOREX”商标,并于10月获受理;2025年3月,赛力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设立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等。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招兵买马”。今年3月22日,赛力斯集团招聘公众号发布了2025年春季招聘岗位推荐,其中“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师”这一岗位赫然在列。

实际上自2024年下半年起,赛力斯就在招聘平台密集发布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产品经理(机器人)等岗位,工作地点集中于重庆研发基地。

3月31日,赛力斯公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大增305.04%,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达59.46亿元,首次实现了利润转正,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车企“赶潮”人形机器人

为何各大车企格外垂青人形机器人?深圳某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创始人此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与应用上自带先发优势,二者天然合拍。

在硬件方面,一台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以万计,人形机器人只需要1000多个零部件,二者供应链本身存在大量重叠之处;在软件方面,经过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多年布局,车企拥有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具备研发具身智能的基础。

自2024年以来,多家车企以投资或自研的方式,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以逐际动力为例,其A轮战略融资领投方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对于参与逐际动力A轮战略融资的初衷,尚颀资本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爆发与硬件成本持续降低,我们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是搭载AI最佳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硬件。”

此外,比亚迪、北汽集团等车企旗下相关机构也对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了投资。行业独角兽智元机器人的股东中,出现了比亚迪的身影。2024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宣布已完成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战略投资部、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等战略及产业投资方。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旗下丰田研究所(TRI)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旗下波士顿动力公司此前宣布,正携手研制具有人工智能(AI)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双方计划将TRI在大型行为模型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大力神”人形机器人,共同探索结合AI的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潜在用途。

在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极其成熟的背景下,车企工厂为何还要引入人形机器人?前述本体厂商创始人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竞争对手并非工业机器人,而是更多从控制人力成本考量。

前述本体厂商创始人认为,经过现代工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已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对速度要求快、精度要求高的重复性工作。而人形机器人针对的任务更加多样、复杂,例如一个小时内需要做A任务,随后需要更换至B任务;而某些装配工作需要逻辑推理与思考、力的变化与控制,人形机器人更适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赛力斯,人形机器人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