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校地共建铸魂育人 三阶联动赓续薪火

转自:廊坊日报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广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元鹏为师生们进行现场教学。 本报记者 张春娥 本报通讯员 吴迪 摄

本报讯(通讯员 刘涛 门丛硕 记者 张春娥)4月2日上午,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固安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手拉手”大中小学一体化特色思政课暨“寻找精神地标 点亮信仰之灯”主题研学活动,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拉开帷幕。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正式成为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活动现场,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学生代表和固安县中小学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通过“现场浸润+云端共振”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新生态。

多维度实践,沉浸式课堂跨越时空。纪念碑前,师生代表手持白菊,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华航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学生代表朗诵诗歌《英雄》,传递出新时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纪念馆内,讲解员依托英烈遗物与历史材料现场教学,使“林子里的抗战故事”跃然眼前,让师生们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碑广场上,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素娟领誓,现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先烈们的精神如明灯照亮我心。作为教师,我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培育时代新人不懈努力。”固安县马庄镇中心校教师卢丽说。

课程化设计,思政教育赋能铸魂工程。活动中,三堂精品微课构建起立体化教学场景: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元鹏以陈然烈士自白书为线索,剖析共产党人的信仰密码,并精心挑选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赠予中小学生;固安县红色宣讲员孙东振为在场师生讲述了林子里战斗的后续故事,带大家重温那段红色记忆;此外,在讲授现场,华航正式与固安县党史研究室建立战略合作,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跨学段联动,一体化育人凝聚合力。在“大中小学生共扫一方墓”实践环节,华航学生与固安县中小学生组成“三人实践小组”,共同清扫烈士墓碑。通过祭扫,学生们不仅学到历史知识,更体会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此次活动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有益尝试,‘大中小学师生共研共学’模式贯穿活动全程。通过校地协同、学段贯通、虚实结合,让红色教育可感可及。未来将持续深化一体化育人机制,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塑造时代新人的精神高地。”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海宽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校地共建铸魂育人 三阶联动赓续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