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明 卢均艳
在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在战机翱翔蓝天的背后,默默书写着非凡的动力篇章。中国航发贵阳所试验试飞项目团队务实担当、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试验“一次成功”,奋力铸就强劲“中国心”。
党建引领 众智协同
试验试飞是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关键环节,是验证技术创新、确保发动机性能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试验试飞“一次成功”,不仅是对航空发动机的严苛考验,更是对项目团队工作成果的全面检验。
贵阳所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跨专业、跨单位的型号支撑团队,成立了以贵阳所为主、多家兄弟单位参与的联合保障团队,通过人才共享和互补互助,以党建聚合力,以党员打头阵,锚定目标,吹响“试验试飞一次成功”集结号。
试验试飞任务与以往相比,现场工况复杂、保障难度大,给任务“一次成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团队迅速行动,打破单位和专业壁垒,开展联合攻坚,组织开展专项培训3次,召开任务前动员会2次,进行专题调研走访6次,持续开展工作复盘,不断扩充经验池,将试验试飞准备工作作为重点关注项,严格督促和落实工作内容,为试验试飞“一次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困难再大,也要坚决完成任务!”战鼓催征,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士气高涨,全身心投入到试验试飞准备工作中。攻坚克难、向心图强,成为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的鲜明底色。
紧前策划 统筹兼顾航空发动机试验试飞,是一场风险与挑战共舞的征程,对于项目团队来说,“一次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高要求,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团队将“成功树”保障分析贯穿试验试飞全流程。为确保试验“成功树”分析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团队提前启动相关工作,并将其纳入年度计划,积极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发动机使用场景和资源保障等情况。
“我们召开了十余次工作会,对专家建议和‘成功树’编制情况进行充分研讨,共迭代更新了8个版
本。”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以“成功树”分析结果为牵引,分解出250余条控制因素,58项关键影响因素,试验前工作93项,薄弱环节由初始的17项减少至7项,制定了多单位、跨领域的综合保障方案,覆盖了试验试飞工作全部流程和任务场景。
奋勇拼搏 一次成功
项目攻关过程是团队成员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有的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在试验基地和试飞现场默默工作;有的废寝忘食“死磕”一道道技术指标,全力攻克技术难题;有的反复校验检查,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人朝着“一次成功”的目标并肩奋进。
正式试飞试验期间,航空发动机工作正常、表现优异,试验试飞“一次成功”,实现了“零故障,零备件使用”,高质量完成了试验试飞工作,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一次做成功’,是落实‘加快’要求、跑出型号研制加速度的重要抓手。”团队负责人说道。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项目团队将继续拿出“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劲头,坚定信心决心、埋头苦干实干,以使命为灯塔、以创新为羽翼、以团结为力量、以卓越为追求,在培育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精神、加快打造更加强劲“中国心”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