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都是热议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过去一年,海南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和智慧教育岛建设为抓手,以办好人民满意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强省建设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篇章。
新增4.7万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7个教育集团,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30个,新增4所高等院校并招生;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海南全域应用试点,综合指标排名全国榜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五指山市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实现全省零的突破;普通高中计划完成率98.98%,创近5年来新高……一项项亮眼的数据标注着海南砥砺奋进的步伐。
筑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温度跨越
车辆穿梭,塔吊、挖机等大型机械忙碌运转……日前,海口江东新区CBD南片区学校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270余名工人全力推进二次结构和精装修施工,预计在6月底实现全部完工。
海口江东新区CBD南片区学校项目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走进项目现场,学校综合楼已可见全貌,错落有致的造型格外吸睛。工人们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运输材料,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敲打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春日交响曲”。
“目前,项目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综合楼精装修已完成。下一步,我们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全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争取让项目早日投入使用。”项目经理王孝平介绍。
隔着围栏,市民陈先生几乎每天驻足:“等学校建成开学后,孩子就能实现在家门口上学了!”
这抹期待正在全岛化作现实——海口市秀英区向荣小学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灵山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已完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二期)项目教学楼主体结构封顶……一所所新建、改扩建的学校正拔地而起。
从全省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7万个,教育集团47个、专门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到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30个,有序撤并办学规模小、生源少的教学点,学生上学正不断从“就近就便”向“就优就好”转变。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围绕深海和南繁科技攻关难点建设实验室,并搭建164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实现了由北至南的“双向奔赴”。
全省高校新增39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34个本科专业、109个专科专业……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适配度正不断提升。
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发展,海南大力推动全省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率升至 60.34%,同比提升31.74%。
同时,主动布局全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认定23个全省首批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深化高职“双高”和中职“双优”建设,遴选立项15个省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40个省级优质专业……全省高质量教育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破浪: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加速跑”
走进陵水黎安半岛,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群镶嵌在其中。依山傍海的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里,入驻的高校专享楼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园区采取“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图书馆、公共教学楼、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共享使用,各高校根据学科特色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通过“大共享”平台,促进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国际教育创新实践。
俯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受访者供图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答案就藏在这座园区里。
在这里,外方高校可以独立办学、也可以与中方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愿景,让“留学海南”金名片越擦越亮。
理论建模,材料选择,装置搭建……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实践在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展开。由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共同参与的“反应装置设计与实践”终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
“反应装置设计与实践”终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各小组通过动态演示与双语解说,展现装置的精妙设计。每一个零件的精密运转、每一处细节的巧妙设计,展现出同学们超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令现场观摩的师生们惊叹不已。
作为我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引入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原汁原味的“实践嵌入”人才培养模式及德国领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类型特色实践模块,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留学”成为现实。
“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同步,这让我能够在国内就享受到国际化的教育资源。”该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薛亦纯表示,课程内容不仅实用深入具体,而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团队合作,自己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反应装置设计与实践”终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现场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该校负责人介绍,在引入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原汁原味”课程时,学校还融合了中国国情、文化与教育精华,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中德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未来,学校还将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2022年至今,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持续擦亮“留学海南”金名片。截至目前,试验区师生规模达5000余人,在校海外留学生占比超过10%;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占海南全省62.5%,“留学海南”可谓越来越潮。
“2025年,试验区将有序推进试验区一、二期联动开发,力争师生规模破万人,进一步提升试验区的影响力。”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阳表示,同时,计划今年新引进1至2所高校来琼办学,加快推动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等重大创新科研平台项目落地。
产教融合深化方面,试验区将筹建拔尖技术人才实训培养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并推动我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海外输出,打造教育资源国际合作共享的“海南模式”。
俯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受访者供图致远:以“顶天立地”之笔绘就教育强省新图景
潮涌南海之滨,教育扬帆启航。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南将以“一个工程二个行动三个提升四个保障”为总抓手,系统谋划“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加快实现海南教育量质齐升。
今年,海南将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组织开展“大思政课”教学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持续打造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品牌。
基础教育保公平、提质量。海南计划今年新增4万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优化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30个公办幼儿园项目,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挖掘普通高中学位潜力,力争2025年新增5000个以上普通高中学位;力争到今年底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校纳入基础教育集团化管理,努力实现“整体托底”的目标。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海南将优化调整高校8%左右学科专业,新增立项建设产业特色专业群25个左右。同时,着力推动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双达标”。
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持续擦亮“留学海南”品牌。同时,还将持续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教育新标杆。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湖表示,未来,海南教育系统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顶天”的前沿战略加快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以“立地”的务实举措夯实智慧教育岛本土根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做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文章。
同时,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教育福祉,为“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作出教育新的更大贡献。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周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