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3月5日,国新证券发布了一份研报,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研报分析认为,2025年,随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充分利用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特别是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化房地产业负向拉动为正向拉动,抵销出口的不利影响,有充分的信心和较高的把握实现GDP预期增长5%左右的目标。
研报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主要政策取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打好政策“组合拳”方面,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10方面工作任务,研报分析指出,与2024年相比,扩大国内需求由2024年第三项重要任务提前到第一项,凸显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
“与2024年相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由第一位转为排第二位。”研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2024年“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主要表现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产业升级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