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为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提供强力支撑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张驰 范瑞恒   “我家房屋采光被遮挡,这里能解决问题吗?”近日,天津市南开区葛大妈走进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大门问道。工作人员核对材料后,葛大妈在南开区综治中心的信访接待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解答后满意而归。   近年来,天津锚定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三化”目标,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幸福安宁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有高度 指明方向

  自中央政法委部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天津“抓重点、抠细节、重效率”,16个区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投入运行,24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解决群众心中的烦心事、基层难点痛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强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区级综治中心重在“一站式”化解。区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单位常驻,区级民政、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单位轮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与心理服务组织入驻。   在此基础上,各区综治中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机整合,设置自身的特色功能。红桥区综治中心成立“拆迁矛盾化解”“法学专家听证”“法律问题研究”三个法治专班;南开区综治中心建立“1+6+4+N”(打造1个工作平台,6家政法单位和4家行业监管部门常驻,法学会、行业协会等按需轮驻)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服务管理矩阵;宁河区综治中心构建诉调、警调、访调、专调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协商、疏导等办法解决群众诉求。   这些都是天津各区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张强说:“通过规范化建设,各方面资源力量有效整合,综治中心已逐步成为化解群众矛盾的前沿窗口。”

有智慧 科技支撑

  综合接待、网格服务、警调对接、复议仲裁……近日,记者走进西青区综治中心大厅看到15个窗口依次排列,       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刘宁的精准引导和窗口工作人员的精准解答,总能让群众满意。   工作人员的“精准”和群众的“满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西青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鲍杰介绍,按照要求,该区各渠道掌握的矛盾纠纷统一汇集到社情民意和区域安全感知响应平台,区综治中心以此为依托,强化协同联动,支撑各街镇、各部门解决问题。   无独有偶,东丽区开发“丽调码”线上矛盾纠纷受理登记系统,实现受理登记、分析研判、多元调处到司法确认的全链条处置。武清区下伍旗镇综治中心设置AI智能分析系统实用功能菜单,按照环境治理、火灾预警、社会治安等8大项22子项的功能清单进行细分,第一时间解决突发问题。   从市级层面,天津建设了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构建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信访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闭环链路,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掌握、闭环流转,打造集信息采集、视频集成、分类流转、落实反馈、分析研判、盯办督办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中枢。   不仅如此,天津还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建设覆盖市、区、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系统,推动矛盾纠纷准确录入、统一编码、有序分流,做到“一案一码”、全程可追溯、全程皆留痕。

有温度 群众心安

  今年1月,高阿姨因与某物业公司产生纠纷来到南开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将高阿姨的诉求录入“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登记受理系统”,并根据其意愿将案件转办至综治中心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在多部门的配合下,调解员朱莉从法理情的角度与双方沟通交流,最终促使高阿姨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   “综治中心调动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南开区委政法委综治维稳科科长杨庆举介绍,这就避免了到多部门反映诉求,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综治中心进行实时跟踪、动态掌握,建立提示、催办、反馈等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化解力度,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对综治中心的作用评价,河西区陈塘庄街道政法委员王向民用了“给力”二字。   去年9月,陈塘庄街道某小区1号楼4门的电梯故障频发,物业公司与居民就相关维修费用产生分歧。眼见矛盾愈演愈烈,社区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上报至街道综治中心。   王向民介绍,综治中心协调公共服务办、公共安全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并联合区物业中心及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议,就维修费用和责任归属进行深入讨论。在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交流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电梯得以维修,居民生活回归正轨。   “在此过程中,街综治中心仿若‘大脑中枢’,精准协调各方资源,寻找利益平衡点。”王向民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为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