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有人搞事情。
周五晚间,34%的反制关税来了,解气!
不过这里,我们先简单过一下中美贸易的结构。
2024年海关总署数据,老霉对我们的“直接”出口额,大约是我们出口对方的1/3,约为1636亿美元。
而老霉占我们总贸易额的比例,在2024年,其实只有11%。
那么现在进口加上34%的关税,对哪些行业格局影响较大?
据统计,机械电子产品(发动机、半导体、设备)占比23.4%,农副食品(大豆、粮食、肉制品)16.7%,能源(液化气、原油、煤炭)占比14%,化工(化学药、化学品)占比12.6%,运输品(汽车、飞机)占比9.33%。
理论上,加税利好国内相关产业。比如有朋友就说了,这不是利好半导体国产化么?
可问题来了,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金额才大约180亿美元,怎么这么少?
这是因为英伟达、AMD、高通的芯片,其实是在台积电制造后,直接从WW进口大陆的,也有不少从香港转口贸易。
虽然现在大局上是必须国产替代的,甚至AI芯片也随时准备加厚墙。但仅从这个34%来说,效果有限。
此外,“发动机”也是这个名目下的,规模530亿元人民币。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半导体、发动机等高端制造的国产化水平一定有极大提升空间,格局拉大了。
相比之下,农副产品是确定受益的。本来就农产品、养殖就是避险和内循环品种,现在加了进口关税,并且海关总署还顺手收拾了几家老霉的食品企业,算利好国内产业了。
能源呢?一个是体量太小,另外一个原油史诗级暴跌,咋算都是亏。
化工里是包含化学制药的,进口规模大约400亿。而国产医药其实也算内循环,近期市场认可度比较高,现在相当于进口药涨价34%,那么国产能替代多少?
幅度预期不大,但还是个可能跑赢市场的方向。
此外,还有一个对医用CT球管的竞争力调查,不是行内人不太懂。但这是一种高毛利耗材,国外品种主导。据称产业规模“百亿”级别,算是利好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了。
从中长期格局,医疗器械也是高端制造,同样有国产化提升预期。
杜邦也被反垄断了,高端化工材料,小小利好。
至于汽车、飞机方面,总额1000亿体量不大,就不继续分析了。
总的来说,34%的反制关税,对于农副产品利好比较直接,对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的国产化算是一个中期加码,其他方向市场较小影响有限。
加反制关税之外,稀土出口管制加码。
这里有朋友说了,出口管制不是影响销售额么?上一轮的经验是,反制不是不卖,是卖得少了,但价格会贵很多,翻个N倍的概念,毛利暴增。
稀土、小金属方向,也是传统反制品种,不过现在资金比较理性,对于价值传递朦胧的热点,积极性不如以前,还是防御心态。
周五晚黄金大跌,套住数十亿上周买入资金表明钻空子取巧难度很大。
而内循环、产业链国产化、反制抓手等方向,加上国债系,相对持仓耐心可更大一点,但依然是防御和避险心态。
贸易争端的折腾要好一阵子了,挺无奈的。
不只是影响产业营收的三五斗,更重要的是导致风险资产的波动加大。
但还是那句话,25年是验证国运的关键节点,没上车多为TA加油,上了车就稳住,又红又专信任TA!
木鱼ETF原创分享。
(转自:木鱼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