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烧光千亿融资!欧洲电池商巨头裁员7000人,曾是摆脱依赖中国电池的希望…

近几个月来,Northvolt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侵蚀了其财务状况,包括资本成本上升、地缘政治动荡、供应链中断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欧洲“电池之光”熄灭了!

01

欧洲“宁德时代”将大幅裁员

4月2日消息,曾被誉为欧洲“电池之光”的瑞典电池生产商Northvolt(北伏电池)的破产管理人声明称,Northvolt将大幅裁员,只保留约1700名员工继续营运。这意味着原本约7000人的团队将全面精简。

这家瑞典公司去年11月已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原本希望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组,以获得能够持续运营的资金。然而,‌Northvolt表示,尽管寻求了所有可用的方案来磋商和实施财务重组,包括在美国进行破产保护重组程序,但仍然无法获得必要的财务条件继续运营。

“公司已寻求一切途径来避免破产,今天做出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惟一可行的办法。”Northvolt董事长汤姆·约翰斯通在公司破产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据了解,3月12日,‌Northvolt在官网宣布,因公司现金耗尽,已在瑞典申请破产。这一声明也意味着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梦想的破灭。

去年9月23日,Northvolt就已正式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在其瑞典基地裁员1600人,约占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去年11月21日,Northvolt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将根据破产法第11章寻求重组。该公司在文件中表示,其拥有约3000万美元的可用现金,并背负58.4亿美元债务。Northvolt称,其库存现金只够维持约一周时间的运营,并表示现有客户将提供1亿美元新融资,以支持公司在破产期间的业务运营。在破产期间,Northvolt仍将向客户交付产品,并向主要供应商付款。

紧接着第二天,Northvolt联合创始人兼CEO彼得·卡尔森辞职,他表示,公司需要筹集10亿至12亿美元才能恢复业务。

02

“欧洲的希望”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诞生于欧洲想要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依赖的当口。

在2021年,Northvolt位于瑞典的Ett超级工厂在完成首块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后,欣然称之为“新篇章”——“标志着欧洲工业历史新篇章的这款电池,是由一家本土欧洲电池公司在超级工厂内首次完全设计、开发和组装的。”

被誉为欧洲“宁德时代”的‌Northvolt自然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投资方大有来头,包括贝莱德、高盛、欧洲投资银行和大众汽车集团等知名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Northvolt还一度手握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的巨额订单。Northvolt曾透露,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交付来自宝马、沃尔沃、大众汽车集团等主要客户总计550亿美元的订单。

获得巨额融资后的Northvolt开始大举扩张。2017年,Northvolt宣布投建谢莱夫特奥超级工厂,该工厂业务支柱主要是电池芯制造、正极材料制造和回收。按照Northvolt的计划,这座工厂将在2023年实现16GWh(吉瓦时)的满负荷年产能,相当于3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但去年实际产能只有1GWh。事实上,自2021年12月产出首个电池芯后,这座工厂迄今始终无法实现大规模产能。2022年,Northvolt仍坚持扩张计划,在各地建设了多个超级工厂。

但由于根基不稳,其产能始终上不去,且产品良品率较低,主要客户纷纷开始抛弃Northvolt。

2024年6月,最早向Northvolt下订单的宝马集团取消了与Northvolt价值20亿美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的电芯采购合同,转而将该笔订单交给韩国的电池生产商三星SDI。2024年10月,沃尔沃汽车选择与Northvolt“割席”。

此后Northvolt的经营状况开始急转直下,公司计划采取裁员、暂停和出售部分业务,以及推迟产能建设等措施应对挑战。

截至2025年1月底,Northvolt旗下9家关联企业的债务总额已超过80亿美元‌。钱“烧”光了,‌Northvolt依旧无法规模化地造出好电池。

近几个月来,Northvolt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侵蚀了其财务状况,包括资本成本上升、地缘政治动荡、供应链中断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向瑞典当地政府递交破产申请时,Northvolt依旧在期盼投资人的出现。只是,烧钱速度惊人的Northvolt已经很难再俘获资本芳心了。

自成立以来,Northvolt累计获得约140亿美元(以人民币计,约1000亿元)融资,其账上最新记载的外债为80亿美元,已经较之去年记录的58.4亿美元债务又多了20亿美元,也不讨论其过去数年间接到的数百亿美元订单。仅以完成的融资额算,Northvolt已经将千亿元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睿咨得能源咨询公司电池专家拉尔斯·莱达尔表示:“同时开展太多事情、制定太多计划,是Northvolt陷入困境的主因。对于试图扩大规模的初创企业来说,要走出困境太难了,而对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的电池供应链企业更是如此。”

03

欧洲无法造出好电池?

此前英国的Britishvolt、法国的Verkor等欧洲电池初创企业也因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纷纷倒下。Northvolt曾寄托了全欧洲的希望,打造本土电池明星企业、培育本土电池供应链的希望。但随着Northvolt的破产,这一希望化为泡影。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欧洲本土供应商寥寥无几,欧洲本身就在镍、钴、锂等电池核心材料的开采和提炼能力方面就相对薄弱,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业内专家指出,欧洲电池产业不仅面临着供应链薄弱的困境,还遭遇本土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足等系统性挑战。

Northvolt的失败,标志着欧洲电池本土化战略严重受挫。“最简单的选择就是继续依赖中国。”一位欧洲汽车行业高管对此表示,欧洲本土企业仍需依赖亚洲电池制造商,直到它们完全吸收和掌握电池化学、大规模生产和设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为止。

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达到59GWh、100GWh、118GWh、148GWh、304GWh、509GWh、703GWh和894.4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1%。但这片蓝海市场却被中日韩企业牢牢把控。

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榜上,并未见欧洲企业的身影,反而中日韩企业“霸榜”,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更是占据全球半数以上份额。

2024年年底,宁德时代(300750.SZ)第三家欧洲电池工厂宣布落户西班牙,该工厂将由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建设。随后,国轩高科(002074.SZ)公告称拟在斯洛伐克投建电池项目。就在前不久,中创新航(03931.HK)葡萄牙电池工厂举行开工仪式,预计2028年正式投产,规划产能15GWh。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项目的中国厂商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300014.SZ)、远景动力、欣旺达(300207.SZ)、中创新航等。

对于“欧美为何造不出好电池”这个问题,2024年9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在一档播客节目中曾给出过直接答案:首先,欧洲电池制造商的CEO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是因为他们的设计是错误的。其次,他们的工艺流程是错误的。第三,他们的设备是错误的。如果他们想扩大规模,他们肯定会遇到利用率问题。之后会出现可靠性问题,两年、三年后,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错误都在一起了。

除此之外,曾毓群还提到了人才培养和生产思路这两个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愿意学习电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更多,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而欧美国家的学生更倾向于进修金融以及半导体等专业。

事实上,不管是欧洲车企还是欧洲电池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欧洲要发展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根本绕不开中国,与中国企业合作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意思的是,此前市场有传出过“宁德时代收购Northvolt谈判”的消息,但很快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潘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投资瑞典同行Northvolt并不是公司的优先事项。同时也提到,宁德时代仍有可能在生产领域与Northvolt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帮助。

来源 |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第一财经、财联社、界面新闻、中国汽车报、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 吴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烧光千亿融资!欧洲电池商巨头裁员7000人,曾是摆脱依赖中国电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