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红旗渠精神,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春回中原大地,巍巍太行山间,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静静流淌。60年前,十万林县人民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始终是河南治水工作的力量源泉。

红旗渠青年洞

近年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考察红旗渠并作出重要指示后,河南省水利系统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多项工作获水利部通报表扬,为河南省“四高四争先”目标提供坚实水利支撑。河南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国1/14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10粮食产量、1/4小麦产量,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河南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精神旗帜,扛牢治水使命

红旗渠

作为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这面辉煌旗帜,不仅带领林县人民谱写了漳水出太行、润泽万千人的水利壮举,更时刻引领着河南省水利系统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落实“江河战略”中担当作为、勇攀高峰。河南省水利系统积极响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推动桃花峪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建成小浪底南、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灌区等新建大型灌区工程,贯通输水干渠131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094平方公里,打造省级美丽幸福黄河段10条。深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围绕工程安全,加快推进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治理121条与南水北调交叉河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座(中型14座、小型36座),落实干渠272处防汛风险点防范措施及责任人;围绕供水安全,科学编制、合理确定年度用水计划,精准精确调度,严格按照调度计划供水分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河南供水24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3500万,是原规划1768万人的近2倍;围绕水质安全,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在南水北调干渠及水源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攻坚现代水网,破解资源瓶颈

黄河郑州桃花峪段

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天然劣势,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殷殷嘱托,铭记镌刻在红旗渠丰碑上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奋进精神,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切实加快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全力做好水安全保障,建成引江济淮(河南段)、贾鲁河综合治理、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等工程,推进袁湾、汉山等大中型水库和11条重要支流、150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15座大中型病险水库、7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实施199条山洪沟治理,启动海河流域9处滞洪区建设;实施94个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弘扬红旗渠团结协作传统,河南水利多部门联合发力,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增发国债水利项目418个、260.3亿元,纳入国家“两重”项目43个、概算总投资1222亿元。目前,河南“八横六纵”的省级现代水网体系已建成“七横五纵”,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

筑牢防汛屏障,彰显硬核担当

泼河水库

立足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河南省水利系统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强劲力量,落实防汛责任人10.4万人,储备5大类60个品种价值4.64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组建172支行业抢险队伍、9385人,专家406名。建立上联水利部、流域机构,下通各省辖市、县、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及重点乡镇的信息网络和视频系统,建成省级“四预”平台,配备了700余部卫星电话,基本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建成各类水文监测站8266处,在重要防洪区域布设了982处北斗卫星双信道自动监测设施,正在开展8部水利测雨雷达建设,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水文监测预报,依法依规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最大程度发挥防洪效益。2020年成功处置史灌河大堤管涌险情,2023年有效防范台风“杜苏芮”、避免了卫河良相坡滞洪区运用,2024年成功抗御“75·8”以来唐河最大洪水、避免了小洪河老王坡滞洪区运用,全力做好群众饮水保障和农田抗旱保灌,有效应对了2024年5月到6月等严重旱情,多次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筑牢中原安澜防线。

建设幸福河湖,擦亮生态底色

鸟瞰出山店水库。杨其格摄

始终传承红旗渠精神中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做到人民群众有所求、水利系统有所应。一以贯之推进河湖长制,设立河湖长5万余名,年均巡河巡湖280万余次,率先探索出以河长述职形式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职,“三个清单”做法在全国推广,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率先在南水北调干渠等3个重大引调水工程、19条大型灌区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率先探索建立“惩防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河道采砂综合管理模式,重拳“治砂”,全力“治乱”,强力“治污”,系统“治岸”,集中清理整治了1.8万个突出问题,河南省河湖生态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有序推动母亲河复苏行动,贾鲁河、史灌河等7条母亲河164公里断流河段实现全线过流。大力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率先探索一体化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模式,先后建成3条(段)国家级、61条(段)省级、343条(段)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河道长度4100公里,建成一大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十四五”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40平方公里,河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到88.44%,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中,河南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重点改革

传承红旗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以南水北调水为重点,有序推进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累计签订协议或达成意向23宗、13.78亿立方米,在国家水权交易平台累计交易水量位居全国第二。深化“政银企”合作,协调国开行、农发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单位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支持水利建设。推动水价改革,《河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5年2月1日起执行;推广打磨岗灌区水价形成、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建设样本井300眼,建立“井电”信息关联档案,115个县(市、区)发布“以电折水”系数。

红旗渠精神始终是

河南水利人的精神灯塔

站在新起点

河南省水利系统

将深化投融资改革

加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

以高质量发展守护

“江河安澜、人民幸福”的治水蓝图

让红旗渠精神

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河南省水利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红旗渠精神,是他们的力量源泉!